-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1 2 4 5 8 7 6 PM10 1 3 2 4 5 7 6 8 SO2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年份 进入电子文档 “主题检测卷(一~六)”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生物多样 性锐减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湿地 萎缩 措施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主要 分布区 生态 问题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过牧严重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土地 荒漠化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土壤侵蚀 (水土流 失) 措施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主要 分布区 生态 问题 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按职能和 性质划分 区域环境管理、资源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 按范围 划分 类型 协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核心 既要发展经济,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目的 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概念 通过司法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 通过强制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组建执法队伍 制定环保法律法规 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管理环境 法律 手段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对从事开发活动的人、财、物等实施管理 通过行政程序直接管理环境 行政 手段 具体内容 定义 手段 借助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手段保护环境 环境 技术 手段 通过环境教育培养环境保护的专门人才;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实行科学管理、提倡社会监督的环境管理 宣传 教育 手段 使各类活动朝着有利于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方向发展 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境 经济 手段 具体内容 定义 手段 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部分酸性气体 小 长江以北 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 大 长江以南 形成原因 危害 地区 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治理措施 破坏植被(乱砍滥伐;修路;开矿) 人为原因 ①气候(降水);②地形(坡度);③土质;④植被 自然原因 制定合理的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治理措施 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人为原因 ①气候(降水、蒸发、风力);②植被 自然原因 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西北地区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华北地区 治理措施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1 830.19 8.40 增补耕地 674.46 0.94 占用耕地 平均海拔(m) 平均坡度(°)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现 状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提高耕地 质量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措 施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表现 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土地退化的概念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