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建设项目概况
1.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1xx至xx城际铁路由xx站、xx站分别引出,经xx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xx经济开发区、xx区xx镇、于xx桥站进入xx市境内,经xx桥镇、xx桥镇引入xx市区。其正线长度77.15km。其中,xx市境内长51.6 km,xx市境内长25.4 km。xx站中心至线路终点,全线运营长度90.12km(利用xx至xx城际铁路16.73km);区间正线73.39km,联络线长度3.557 km(至xx站方向下行线1.748km,上行线1.809km)。本次设计共有车站13个,其中接轨始发站2个,为xx枢纽xx站、xx站(城际场);新建车站11个,共计19400㎡。
xx城际铁路自xx城际铁路xx站联络线以DK8+652引出,向东并行到民族大道后,急斜向南并上跨xx枢纽南环线和xx市中环线,于民族大道中央高架南行,穿过汤逊湖沿江夏大道、阳光大道西南向高架至xx科技学院附近再斜向正南于纸坊镇东边设纸坊东站;随后继续向南,通过幸福水库上游后上跨沪蓉高速公路,至乌龙泉镇设置乌龙泉东站;出站后线路微转向西南,行至土地堂中学并设置土地堂东站后,在纸贺公路和京沪铁路之间向南抵达山坡,并设置山坡东站;然后继续在京广铁路西侧南行于贺胜桥中学东,设置贺胜桥东站;随后线路基本平行107国道南行,于武广客专DK1265+585处交汇上跨通过,经横沟工业园区东边缘后,设置横沟桥东站;出站后继续转向西南跨过贺胜路进入xx市区,沿十六潭路高架南行,设置xx北和xx南站,抵达本线路终点并预留延伸至湖南长沙的发展条件。
1.1.2建设环境
1.1.2.1地形地貌:
长江二级阶地、高阶地垄岗及剥蚀丘陵区。长江二级阶地开阔平坦,湖泊星罗棋布,地表多为湖泊、鱼塘、道路、水田、房舍;高阶地垄岗区地形波状平缓起伏,主要为旱地、果树苗圃,其间零星出露剥蚀低丘,相对高差50~100m,丘坡自然坡度25o~40o,植被发育茂盛,沿线丘陵多处被人工开挖采石形成陡坎,尤以乌龙泉镇较为突出。
1.1.2.2地质特征
长江二级阶地、高阶地坳沟区表层一般覆盖8~20m厚第四系(Q2a1+P1)冲洪积黏性土层,软~硬塑。其中部分低洼及地表水较发育地段上部为全新统(Q4)软塑黏性土夹淤泥质黏土,软塑~流塑,厚1~8m,地基强度低,压缩变形较大,不能满足无砟轨道路基稳定或沉降要求,地基宜进行加固处理。
高阶地区第四系覆盖层较厚,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Q2a1+P1)黏土及粉质黏土,硬塑~半硬干,厚10~30m,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局部地段土层具弱膨胀性,土质路基边坡需加强支护。桥梁工程应采用桩基础,下基岩为较完整的硬质岩时,可采用柱桩基础;为风化强烈的软质岩埋深较深时,宜采用摩擦桩的基础形式。第四系黏性土层用作路基本体填料需改良。挖方地段土质多为D组填料,用作路基填料时应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
残丘区表层为第四系覆盖层,厚0~15m,局部地段基岩裸露,基岩多为泥盆系砂岩、石英砂岩,志留系砂岩,页岩,二叠系硅质岩,炭质灰岩,石炭系,三叠系灰岩等。石英砂6等风化较强烈,节里裂隙发育,岩性多破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1.1.3地质构造
1.1.3.1汤逊湖至乌龙泉段
根据xx市区域地质资料,汤逊湖~乌龙泉段构造主要属xx台摺束,由三叠~志留系组成的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褶皱,局部地段白垩~第三系红层不整合覆盖于其上。由于地表覆盖较厚的第四系地层,区内构造形迹多被掩埋,区内主要见四组不同方向、不同性质、规模的断层构造,对铁路工程的影响不大。
1.1.3.2乌龙泉至xx段
乌龙泉至xx段线路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构造主要沿东西向发育,线路通过范围主要有五里界向斜、官家贩向斜、猫儿洞背斜、贺胜桥—姚林铺向斜、贾家山倒转向斜、孙枧铺倒转背斜等。一般上二迭统~下三迭统地区组成向斜核部,中上志留统组成背斜核部地层,泥盆系和下二迭统地层组成褶皱的两翼。这些构造大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形迹不明显。由于线路大多沿构造线行迹,部分地段线路位于褶皱的核部或近核部,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发育,除此之外,由于地势低矮,构造形迹多隐伏,对客运专线工程影响一般较小。
1.1.4水文地质
沿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碳酸盐岩类炭溶水。
1.1.5地震动参数
根据国家地震局2001年编制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本线全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s。
1.1.6 气象特征
线路所经过的地区属长江中上游海洋性气候,气候温热,雨量充足,夏季多暴雨,九、十月雨量较少,常呈干旱现象,6、7、8三月以东南风为主,间有西南风,最大风力7至8级,其余各月以北风及东北风为主,最大风力9级。全年平均气温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