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已久的爱国激情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尘封已久的爱国激情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摘要: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陈文明先生整理了父亲生前的音乐遗稿,一共27首歌曲,这27首歌曲都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从歌词和旋律中,我们似乎看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看到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因此,析文纪念抗日战争中为祖国奋起抗战的英雄讴歌历史继承中华民族之精神。 这里记录的是70年前,一个爱国青年的故事,也是一段不容忘记的历史,更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文人抗战的群英谱。而为英雄谱曲的人他叫陈梓北(1905-2001),原名陈志潼,山东黄县人。193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开封一师等校任教5年。1935年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留学,攻读教育科研究生,1937年“七七事变”后愤然回国。参加抗日救亡工作,以教育教员的身份宣传抗战,曾编写抗战周刊、战教周刊等。1942年暑期因积极宣传抗战,参加学生运动被国民党伏牛山工作团(特务组织)逮捕入狱。1940年8月到河南大学教育系任教授直至逝世。他是中国珠算协会的创始人,曾担任中国珠算协副会长、《珠算》杂志顾问等职。著有《丹麦教育》、《基本珠算讲解教程》、《珠算速成简明教程》等书。 看起来他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但是,他在音乐方面也很有造诣。抗战时期,他在潭头七七中学(1939年,河南大学迁驻谭头时创立的中学)担任过音乐教师,教唱歌,也教作曲的方法;基于对音乐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刻感悟,他还精心研究作曲工具,经过987次实验,终于在1940年发明了“987型陈氏乐尺”。“陈氏乐尺”当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创,令人惋惜的是因抗战而未能正式投产。据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琚清林说:“陈氏乐尺是乐理的高度浓缩,精通乐理的老师用陈氏乐尺一周可将一年的乐理课教完。” 陈梓北一生创作了大量乐曲,如《抗战歌曲选》、《远征进行曲》、《纪念鲁迅歌》等,并为嵇文甫词谱曲创作了《河南大学校歌》和《七七中学校歌》。解放后,他还创作了200余首儿童歌曲。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与歌曲作品等身之人的学术专攻居然是教育统计学的专家。也许,数据是最美的音符,音律需要最科学的“运算”。正应了杨叔子(中国科学院院士)先生的那句哲言: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几十年后他的儿子陈文明(硬笔淡彩画家)却又在尘封已久的父亲的遗作里发现了从未面世的27首抗战歌曲。陈梓北教授谱曲的抗战歌曲大约有100多首,在抗战时期已经发表有《抗战歌曲选》。而这27首是其儿子陈文明从自己的父亲遗稿中从新整理出来的,据了解后来未有过发表。但是,毫无疑问这些歌曲在抗战中对鼓舞我国人民斗志,激励全民族抗战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今天从新打开它,那是一幅抗日战争历史画卷,是中华民族经历的一场史无前例的空前浩劫,也是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民族抗争史,一种永不泯灭的民族精神,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永远不可征服的民族魂。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陈文明先生将这27首歌曲奉献与世人,让那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永远回荡在未来世界和平的上空。告知世界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民族是不能用武力来征服的,它要从新屹立在世界的前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 抗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70年了,但当我打开这尘封已久的《抗战歌曲》时,似乎每一个音符都是射向敌人的子弹,每一句歌词都是怒吼的炮弹,我们似乎听到了那隆隆的炮声和一个被侵略民族的呐喊。旋律中走出一个个民族英雄,他们用笔做刀枪,发出振聋发聩的吼声。我们更为惊叹的发现,这27首抗战歌曲的词作者竟然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文豪和大教育家和大将军和音乐家。老舍、郭沫若、刘百川、陈梓北、陈侠、光未然、冯玉祥、萧汉杰、等。关于陈梓北先生如何得到这些词我们已经无从考证。或许是报刊杂志发表过的,或许是他曾经与这些人有过交往。当陈梓北教授的儿子陈文明发现这些文稿时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他记录下自己的感想,那是对父亲的追忆。他把自己的这篇日记题目名为《一口未打开的箱子》: “父亲喜欢音乐。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记得,每当清晨起来,他总是一边叠着被子,一边哼着“小夜曲”。在同龄人中,我们弟兄不用说、最幸运的是老早就接触到了“DAO、LAI、MI、FA……..”。我还记得,家里在我上小学时就买了二胡和笛子,父亲领着我和哥哥一起演奏“满江红”和他编写的歌曲。平时工作之余,他最喜欢作曲,特别是每当有病时,就几乎成了他创作歌曲的最佳时机。 父亲是一位有血性的爱国教师,曾因抗日救国锒铛入狱。就在那个年代里,他挥笔创作了大量抗战歌曲,成为团结民众勇敢抗战的激励号角。他作曲的《家何在?》被不少学校作为音乐练习曲和欣赏曲,他1940年谱写的“四郊多垒,国仇难忘……”的《河大校歌》鼓舞着历届师生迎来今天的新时代。 父亲一生谦虚谨慎,乐观好学。前半生勤劳耕耘在教育事业上,退休后的三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