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述评;一、城镇生活污水概念及基本术语;二、城镇生活污水主要成份;三、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去除原理;四、 N:在水处理领域,一般认为总氮=总凯氏氮+硝氮+亚硝氮。凯氏氮=有机氮+氨氮。
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首先,污水中有机氮在好氧的条件下转化成氨氮,而后在硝化菌作用下变成硝酸盐氮,这个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缺氧的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逸出,这个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四、城市(镇)生活污水处理级别;4.1 一级处理常用工艺;4.2 二级处理常用工艺: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2)曝气池与沉淀池;B 污泥上浮;氧化沟(oxidation ditch)——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典型模式------Orbal 氧化沟。是一种常见的氧化沟形式,其最大特点是一般由三条同心圆式的环状沟渠组成,由外到内将其沟渠内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1、2 mg/L 。;典型模式-----Carrousel 氧化沟。特点是一般不采用横轴式的曝气转刷或转碟,而是采用竖轴式的低速表面曝气机进行曝气和提供对水流的推动力,可以采用较深的水深。常采用曝气转碟进行曝气。;;;;5.4 生物滤池;5.5 接触生物氧化;填料:填料是微生物的载体,其特性对接触氧化池中生物量、氧的利用率、水流条件和废水与生物膜的接触反应情况等有较大影响;分为硬性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及球状悬浮型填料等;;三级处理常用工艺;除无机物;六、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简介之一;6.2 厌氧滤池(anaerobic filter); 在消化池后设沉淀池,将沉淀污泥回流至消化池,形成了厌氧接触法(anaerobic contact process)。厌氧接触法实质上是厌氧活性污泥法,不需要曝气而需要脱气。对悬浮物高的有机废水效果很好,如肉类加工废水等。;6.4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UASB);二级处理的工艺组合;7.1 好氧处理与厌氧处理工艺的作用机理比较;7 .2好氧处理与厌氧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比较;7.3 好氧处理与厌氧处理工艺的污染物去除率;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与工艺选择??则;(1)节能降耗的挑战——缺乏着力点
污水处理是典型的高能耗行业。通过污泥厌氧消化过程,可以回收利用污水中的部分能源,然而目前我国建设的厌氧消化厂仅不足3%,短期无法实现未来碳减排的要求。基于活性污泥法的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在曝气等环节上的节能降耗潜力也相对有限。
(2)技术发展方向面临挑战——距可持续理念渐行渐远
目前污水处理厂大量采用延时曝气等工艺和取消初沉池的设计,与国际主流技术不一致。在系统规划理念上相对落后,导致资源再生利用存在先天不足,例如目前回用水往往需要经过长途的输运才能实现真正的回用。针对各自国情,欧美发达国家分别就再生水回用、污水生物质能利用、氮磷回收等领域展开不同侧重的研究,而我国目前就污水处理技术在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上还没有特别明确的讨论和思考。;传统污水处理系统是目前市政领域污水处理任务的实际承担者。面对这个现实基础,寻求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以荷兰BCFS工艺为例,在节能减排上开发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以节能碳源和减少污泥产量;对营养元素,尤其是磷元素,结合鸟粪石结晶等工艺实现回收;在能量回收上,在推广污泥厌氧消化以通过沼气的利用来实现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可以通过以膜技术为代表的深度处理来实现,新加坡在此领域已经取得了实际应用。;与传统集中式系统不同,源分离作为颠覆性的变革,采用在源头对污水进行分别的方式收集和处理污水。生活污水中80%的氮和50%的磷来自于尿液。源分离式收集利于将氮、磷元素进行彻底的回收,同时缓解污水末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运输以及生产化肥产生的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问题。此外,通过污水处理系统的发展变革可以看到,通过管网输送污染物是特定社会技术背景下的历史选择。现代的管网系统已经被证实为缺乏可持续性和抗干扰能力的脆弱系统,其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对资源的破坏,而非回收利用。源分离处理系统摒弃污水输运管网,以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全过程控制为原则,实现最大程度污水能源与资源回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指出“要超越福特式大规模、集中式处理的旧框框,这是一个工业时代的观点,不是文明时代的观点”。
从低碳、资源回收、零排放的角度定位未来的污水处理系统,需要整体考虑从收集运输到处理再利用多个环节,全面关注水、氮磷元素和能源三个方面的回收利用。与源分离模式不同,基于“末端分离”的资源化处理路线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1CS03-3:一体化预制泵站选用与安装(三).docx VIP
- 2025届高考物理考点一轮复习: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解析版).pdf VIP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七单元.docx VIP
- 快递业务操作规范与流程.pdf VIP
- 用在线乳化技术实现柴油机低温燃烧的研究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online emulsification technology in realizing diesel low- temperature combustion.pdf VIP
- 课桌椅项目实施方案-(范文模板).docx VIP
- 快递服务行业业务查询处理规范.doc VIP
- PDCA循环工作方法培训.pptx VIP
- 快递业务操作规范及投诉处理.doc VIP
- 充电桩采购安装项目售后服务承诺.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