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程序总汇.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层传播科技文化?     大学生“村官”立足自身经过高等学校的系统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优势,积极向广大干部群众传播先进科技文化知识,争当“政策法规讲解员”、“文明新风带头员”、“先进文化传播员”、“和谐村社督查员”,深入农户传播新知识、新理念和新风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明建设。使群众得到实惠的同时,积累了社会经验、练就了吃苦精神、提升了工作能力。?“村官”白旭东为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他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打造“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科技信息传播有效平台,采取网络飞信、刻录光盘、开办网上课堂等形式把生产技术、养殖技术、农民创业经验等及时传授给村民。清源镇城关村委会主任助理何姬娜,经过深入调查,并从网上查阅资料,了解到秸秆气化炉节能设备,经济实用且安全环保。通过她大力协调推广,发展秸秆汽化炉58户,受到了群众欢迎。7名大学生“村官”通过言传身教,当地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大学生“村官”思想活、脑子灵,善于总结经验,到基层后能把所学知识与基层经验相结合,使农村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及时得到总结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会川、清源、路园等镇的大学生“村官”总结推广“支部加协会”、“城乡联动整推”、“党建示范点建设”、“社村联建”等党建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党建工作创新。目前,全县大学生“村官”先后围绕产业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撰写专题调研报告14篇,心得体会42篇,不少已转化为推进基层工作的实际举措,较好地服务了基层的建设与发展。?   最近,渭源县委组织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全县2008年选聘的7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年度考核。基层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作用发挥满意率达到90%以上。 ? 渭源县把“产业富民”战略摆在突出位置来抓,通过推广“一池三改”、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等农村实用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勃勃生机。? 地膜铺就“丰收路”?? ???“全膜玉米长势旺,结出硕大玉米棒。金色玉米排成行,穗大粒满株株壮。双垄沟播胜半膜,集雨保墒又增产。”这是渭源北部山区群众赞扬全膜玉米的一段顺口溜。? ???? ???去年,渭源全力推进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通过补给、宣传、示范、引导,干旱山区群众积极推广种植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3.15万亩。以全膜双垄沟播栽培为主推核心技术,组装配套优良品种、保护性深松耕、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形成综合抗旱技术体系。在秦祁乡、北寨镇建立了万亩示范片带1个,在大安红堡子,秦祁杨川,清源七圣、崔家河,莲峰团结建立1000亩以上示范点4个。全膜玉米的推广为该县干旱山区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创出了一条科技增粮、结构抗旱的新路子。在北寨镇盐滩村采访时,村民们争相告诉记者:“全膜玉米每亩增产200公斤,今年我们信心更足了,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 ????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使渭源传统旱作农业走出了困境,农民们看到了农业技术革命的希望。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农民普遍认为全膜玉米是“耐旱抗寒、科技含量高”的“铁杆庄稼”。农业技术革命给渭源农民带来了福音,为该县干旱、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 ?沼气点燃新希望?? ????长期以来,渭源农村燃料一直沿用燃烧柴草秸秆,既浪费了能源,又污染了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之一。? ??? ????为了缓解农村能源短缺,改善农村环境,渭源县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利用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的试点,在全县建成了1470多座水压式沼气池。然而,由于建设结构和工艺不尽合理,出现料液滞留时间短、产气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而且沼气池使用年限也短。? ??? ????四年前,这个县组织实施了农村国债沼气池建设项目,大力推广新型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从而使长期困扰沼气发展的出料难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三结合”、“四位一体”、“五配套”等生态能源模式解决了沼气池在寒冷地区冬季不产气的局限性,发挥了沼气的综合潜力,使沼气建设稳步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生态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去年,2300户农民建成“一池三改”农村能源沼气项目。截至目前,全县16个乡镇的7500多户农民已建成“一池三改”农村能源沼气项目。今年,全县将实施1845万元的农村能源沼气建设项目,完成“一池三改”5000户。 ????如今,农村沼气发挥着“富民工程”的重要作用,催生出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药”、“猪—沼—猪”等庭院经济生态模式,带动了优势产业的协调发展,真正成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小康池”。“背靠青山不烧柴,阀门一开香飘来”已成为渭源群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