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积盆地分析 五、准层序、准层序组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 根据沉积速率与新增空间速率之比,可将准层序组中准层序的叠加方式分为进积式、退积式和加积式三种类型。 1)准层序组类型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 1)准层序组类型 五、准层序、准层序组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 进积式准层序组是在沉积物沉积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较年青的准层序依次向盆地中央方向推进。 在进积式准层序组中的每个准层序都是一个向上粒度变粗、水体变浅的沉积序列,但是对于整个进积式准层序组来说,自下而上,砂岩厚度不断增大,泥岩厚度不断减薄,砂泥比值加大,总休构成一个向上水体变浅的准层序堆砌样式。 该沉积序列常响应于自然电位曲线的厚层高幅复合箱形、漏斗形特征。 每个层序中低位和高位前积楔状体通常是由进积式准层序组构成的。 1)准层序组类型 五、准层序、准层序组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 退积式准层序组是在沉积速率小于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的情况下形成的,所以年青的准层序依次向陆方向退却。 尽管每个准层序都是进积作用的产物,但就整个退积式准层序组垂向序列而言,自下而上,砂岩单层厚度减薄,泥岩厚度加大,砂泥比值降低,沉积水体向上变深,整体构成水体向上变深的准层序堆砌样式。 在自然电位曲线上,每个准层序均响应于漏斗形或箱形一漏斗形,但向上泥岩基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退积式准层序经常是海侵体系域的沉积响应。 1)准层序组类型 五、准层序、准层序组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 加积式准层序组是在沉积物沉积速率基本等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时形成的,所以相邻的准层序之间没有明显的沉积岩相的侧向移动。 对于整个加积式准层序组垂向序列而言,砂、泥岩沉积厚度和砂泥比值几乎没有明显变化,整体构成每个准层序沉积水深基本不变的地层堆砌样式,故每个淮层序的自然电位曲线形态具有良好的相似性。 加积式准层序组通常是高位体系域早期沉积和陆棚边缘体系域的沉积响应。 1)准层序组类型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 2)准层序组的年代地层对比意义 进积准层序组层序地层与岩性地层对比方案 (据Wagoner,1990) 五、准层序、准层序组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 图(B)中是传统岩性地层对比,岩性地层剖面是以浅海砂岩的顶(面)作为标志层而建立起来的,因为这种边界有3个明显的持点: ① 通常是煤沉积的场所,从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测井曲线标志; ② 在sP和伽码测井曲线上是最明显的界线; ③ 在各种测井曲线上,如沉积相测井、孔隙度测井,均提供了类似的电阻率响应,因而每种块状、浅海砂岩中的流体也是类似的。 2)准层序组的年代地层对比意义 五、准层序、准层序组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 图(A)中的进积式准层序组横剖面,是以准层序组边界为标志层而建立起来的。 每个较新准层序向盆地方向逐次发育。 滨岸砂岩在向盆地方向及向上滨岸平原方向尖灭。 2)准层序组的年代地层对比意义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 2)准层序组的年代地层对比意义 退积准层序组层序地层与岩性地层对比方案 (据Wagoner,1990) 五、准层序、准层序组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 图(B)中的岩性地层横剖面,是以每口井中主要浅海砂岩顶作为标志层而建立起来的。由于其通常以电阻率突变为标志,因而此界面在测井曲线剖面上,在所有的井中,均形态相似而易于识别。 应用这种界面进行测井曲线对比,成为一个连续的、相对较薄的、浅海砂岩的解释结果。 2)准层序组的年代地层对比意义 五、准层序、准层序组 2、准层序组(parasequence set) 图(A)中的退积式推层序组横剖面,是以准层序组边界为标志层而建立起来的。 在连续沉积的、较新的准层序中的海相岩层,向陆地逐步发育或退积。 每个准层序都是进积的,每套浅海砂岩向上倾方向相变而成为滨海平原岩层。 2)准层序组的年代地层对比意义 六、层序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综合效应 层序形成的控制因素 构造作用; 相对海(湖)平面周期性升降; 沉积物供给量; 古气候 六、层序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综合效应 1、构造沉降 构造作用是控制地层构成样式的重要因素,它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气候和沉积物供给量(或沉积速率)等因素一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