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1985-1991年4月 1985年1月人民币又恢复到单一汇率。但同时对原来的官方汇率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汇率调整的依据是全国的出口换汇成本 。 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 ,外汇调剂价和官方价。 (6) 1991年4月-1993年底 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 (7) 1994年——2005年 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得缺乏弹性。 —— 汇率无法反映均衡汇率水平; 无法充分发挥汇率杠杆宏观调空作用; 中央银行外汇调控缺乏主动权。 (8)2005年7月21号的人民币汇改革 1、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2、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3、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4、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2007年,增至5‰. 2012年4月和 2014年3月,浮动幅度再次扩大至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二 思考题: 概念: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 货币局制度 货币联盟 单独自由浮动 管理浮动 爬行钉住 外汇管制 外汇干预 问答; 1、纸币制度下固定汇率制的特点和维持办法; 2、现行汇率制度的不同类型。 3、货币局制度、美元化制度各自的经济效应。 4、最适度货币区的概念和标准。 5、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优缺点的比较。 6、选择汇率制度应考虑的因素。 7、外汇管制的目的。 8、外汇干预的目的。 9、1994年的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内容 。 12、2005年外汇改革的主要内容。 13、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图形分析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 14、外汇干预的类型 15、外汇干预影响汇率的渠道。 * AD=Y=[cTR+c(1-t)Y]+(I-bi)+G+NX Y=A+C(1-T)Y-bi Y*=(A-bi)/1-c(1-t) * Ms=Md=kY-hi 中央银行 外汇市场 中央银行 资本市场 本币 本币 外汇 国债 非冲销式干预:指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时不采取其他金融政策与之配合,即不改变因外汇干预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3、熨平波动型、逆向型、非官方盯住型 熨平波动型干预,指政府在汇率出现波动时在高价位卖出外汇、低价位买进外汇,以缩小汇率波动幅度的干预。 逆向型干预,指政府在市场出现汇率的单方向大幅度波动时,采取反向交易以维持汇率稳定的干预形式。 非官方盯住型干预,指政府非公开的决定所要实现的汇率水平,在市场汇率变化与目标不符时就入市干预的形式。 4、单边干预与联合干预 单边干预:一国对本币与某种外汇之间的汇率变动,在没有相关其他国家的配合下独自进行的外汇干预。 联合干预:两个国家甚至多个国家联合协调行动,共同对汇率进行干预。 1973年,日元走向浮动汇率制,美国和七国集团(G7)对外汇市场的共同干预对日本汇率政策的平稳过渡起了重大作用。 1985年“广场协议”,西方 五国决定采取联合干预 以改变美元高估的局面。 三、外汇市场干预效力分析 1、干预的资产调整效应 即通过外汇市场上及其他相关交易来改变各种资产的供给数量和结构,从而对汇率产生的影响。 2、干预的信号效应 即通过干预行为本身向市场上发出信号,表明政府的态度及未来可能采取的措施,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 如果中央银行经常靠“信号效应”来干预市场,而这些信号又不全是真的,就会在市场上起到“狼来了”的效果。1978年至1979年卡特政府支持美元的干预,经常被认为是“狼来了”信号效果的例子。 而1985年西方五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的“广场协议”立刻使美元大跌,就经常被认为是“信号效应”成功的例子。 第三节 外汇管制 概念 管制目的 管制内容 管制的经济效应 一、外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