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申论热点管好公家钱袋子,不能仅仅靠审计.docVIP

2013申论热点管好公家钱袋子,不能仅仅靠审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申论热点管好公家钱袋子,不能仅仅靠审计

2013申论热点:管好公家钱袋子 不能仅仅靠审计 (以下申论材料内容是由中公教育专家编撰提供,更多问题请多关注中公教育官方网站) 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等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作出了部署。切实整改、着力解决好民生领域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加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等,被列为审计整改的重点内容。 审计整改,是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公共财政运作、打击震慑和预防腐败的重要一环。一些重大腐败案件,因审计而得到揭露惩治;一些违法违规现象,因审计而得到纠正。 不过也要看到,“审计风暴”已历10年,每年审计报告揭露出的违法违纪问题,却未见明显减少。究其原因,存在一些机制结构的问题。比如,财政转移支付是审计出问题的多发区域,而这与分税制度中的设计漏洞不无关联。又如,对于企业领导人的责任审计,需要明确企业是独立的市场法人还是部门下属单位,但现实中许多企业的属性难以界定,由此留下监管空白。 财政运行的复杂性,决定了界定和矫正违法违纪行为的艰巨性。让审计更充分地发挥监督和矫正作用,让审计“体检单”能够成为改善公共财政体制的推手,就需要多一些“系统视野”,从财政体制层面进行考量。事实上,所有被审计出的问题,都有一个共性:预算关口把得不牢,决策关口放得太宽。审计是事后监督,预算和决策属于事前监督。守好公共财政,审计、预算和决策,一个都不能少。 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入口。尽管《预算法》等法律体系早已建成,但是在预算编制、审核和执行等各个环节,仍然存在不少空白。预算编制单位出于部门利益,宁多勿少,为不合理投资、年底突击花钱等问题埋下了隐患。此外,预算审核环节,专业性尚有欠缺,起不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而从现实来看,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首先应当提高预算管理权力的集约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 决策是公共财政的出口。年年审计,都暴露出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浪费、利用决策权换取个人利益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在决策环节没有形成科学决策机制,权力过多集中在一把手手中。提高决策能力,杜绝寻租空间,需要决策环节的分权。只有决策、执行、问责分开,行政权力能够平衡和相互制约,才能有效减少盲目决策和违法违纪现象。 公众是公共财政的最后监管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已有5年,信息公开范围、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都有详细规定,这是政府部门和单位的法定义务。公共财政信息作为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尤其需要走在前头。只要应该公开的全都公开,暗箱操作的机会成本就会大大提高,公共财政才能得到有力保障。 审计整改,预算和决策都不能作壁上观。如此,公共财政才能得到有力守护,审计查出的“病灶”才有望消除。 中公网, 日子过得匆匆,各种忙碌,各种琐屑,让人难以瞻前顾后。偶一抬首,便是“七七”——卢沟桥事变75周年纪念日。 对中华民族而言,这个陈年的伤口,曾经是那样鲜血淋漓。尽管这个伤口,一直如风湿痼疾一般,每到阴晴不定的时节,就会隐隐作痛。比如,几乎同一天,日本宣称要促成钓鱼岛有关岛屿的“国有化”,中国外交部则表示,中国领土不容买卖。 各种现实故事,其实一直在真切地提醒我们,历史不能轻易遗忘。遗忘,对一些人来说,是刻意的回避和粉饰;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对历史事件的习惯性麻木和漠然。如果我们真的对历史失忆,历史或许就不惮以同样的方式重演——因此,为了后人,也为了曾经的伤痛,为了永不遗忘,我们有必要继续发掘并传扬历史的真相。 要“永不遗忘”,不仅需要教科书的传扬、纪念馆的再现、节日的组织活动,恐怕,当下更重要的,是让历史真正成为“人民的历史”。比如,在孩子们的系统教育中,以庄严和科学的态度,向他们呈现真实的、全面的历史;比如,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澄清更多的历史细节,记录“小人物”的经历与痛楚;比如,从还健在的历史亲历者中,抢救性地发掘真相、还原真相…… 对一个拥有五千年记忆的古国而言,历史漫长得足以令后人忽略太多的细节、太多个体人物的命运。一卷史册,本纪、列传之类,全是帝王将相,弄个把江湖人物进去,就算很另类很照顾了。至于小小百姓,在五千年的叙事中,有多少人关注呢? 不要说太远的过去,就是近百年的中国史事诸如八年抗战,尽管我们有很多概念性、结论性的宏大叙事,数亿中国民众的抗战故事,也有《四世同堂》、《亮剑》等大批优秀作品在呈现讲述,但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许多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正随着当事人生命的飘零,在历史长河里不留一丝痕迹。 几天前,由崔永元策划的纪录片《我的抗战2》在一家门户网站首播,这是一部类似口述实录式的历史文献片。崔永元说:“也许我们能够记住战场上将军振臂一呼,但是我们记不住冒着枪林弹雨冲上前线的士兵的身影。可是真正的历史,是由所有冲上战场的人组成。”为还原历史中“被遮蔽掉”的平民身影,这个团队就花了10年时间,抢救式采访了4000多位抗战亲历者……那些生命行将结束的平凡人物,在历史教科书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