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策略 如果前期的污染源失控而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污染物散发难以切断,此时要采用空气净化技术来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吸附法去除室内空气污染物 一、两种类型的吸附 物理吸附 是指主要由于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分子间力的作用所引起的吸附,亦称范德华吸附 化学吸附 由吸附剂表面与吸附质分子间的化学键力所导致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 二、吸附剂 目前所用的吸附剂主要有:硅胶、分子筛(吸附水分为主)以及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简称GAC)、高锰酸钾浸泡过的氧化铝(Potassium permanganate Impregnated Alumina,简称PIA)和以上两种物质的混合物。 它们的工作机理分述如下: (1)GAC:物理吸附,由于活性炭内有许多微 孔,比表面积很大,所以容易吸附VOCs。 (2)PIA:化学反应,由于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 性,所以它可以氧化VOCs,将其分解为水和 二氧化碳。 (3)GAC-PIA:物理吸附与化学反应相结合。 三、活性炭动态吸附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3.1、活性炭吸附机理 活性炭有颗粒活性炭及活性炭纤维两种,各自结构见下图。 活性炭吸附机理主要有单分子层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和微孔填充理论。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是指吸附表面上只吸附一个分子层就饱和,被吸附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吸附气体和吸附剂之间处于动态平衡。 多分子层吸附理论是指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子与气相中的分子因范德华力存在仍具有吸引力,形成所谓多分子吸附层。 微孔填充理论是指微孔在整个空间内都有吸附力场,吸附质分子填充在整个空间,而不是形成吸附质分子层。 3.2、现有活性炭吸附模型及其不足 现有的动态吸附模型主要有孔扩散模型和壁扩散模型。但孔扩散模型忽略了壁扩散的影响;壁扩散模型忽略了孔扩散的作用。 活性炭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是污染物首先进入微孔,然后再被吸附到孔壁,仅考虑其中一个并不能完整地描述活性炭的吸附过程,并且目前已有的模型均没有考虑如何把模型应用在实际工程中,以及如何设计选择这种设备。 3.3、多组分吸附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活性炭纤维对有机物的吸附优于颗粒状活性炭,故研究活性炭纤维的吸附特性,并建立相应的模型。 模型的假定 (1) 忽略轴向扩散。 (2) 流动是稳态流动。 (3) 反应器处于恒温下。 (4) 流体为不可压缩型流体,物性参数不变。 (5) 在纤维孔内吸附质与吸附剂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6) 吸附质在纤维孔内既有孔隙扩散,也有沿着吸附 剂的内表面扩散。 模型的建立 如图所示为活性炭吸附器,含有污染物的气体从左侧x=0处进入,从右侧排出。图中1表示吸附器内纤维之间的间隙,2表示活性炭纤维,其半径为Rf。 活性炭纤维本身由骨架和纤维内微孔组成。活性炭纤维制成毯子或毡子等形式时,纤维间也有间隙。空气正是穿过这些间隙从活性炭吸附器上游流到下游的。空气在穿过活性碳纤维间的空隙时与纤维的微孔间的传质导致污染物质被吸附到活性炭上。 由此可知,污染物在活性炭吸附器中的去除由两部分组成,即主流体与活性炭纤维外表面之间的对流传质和污染物从活性炭纤维的外表面吸附到微孔中。与之相应的方程由两部分组成,即吸附器整体平衡方程和活性炭纤维内部质量平衡的扩散方程。 (1) 吸附器沿长度方向的微分方程 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 式中: (2) 纤维内的微分方程 初始条件: 边界条件: (3) 吸附表面平衡方程 当仅有一种物质时,q与Cka的关系为: 当n种VOC共同存在,通过活性炭吸附器时,对于第 i种VOC,其吸附表面平衡方程如下: 模型中系数的确定 纤维孔内VOC扩散系数Dk的确定 纤维孔内VOC扩散系数用下式计算: (2)表面扩散系数Ds的确定 有多种理论解释表面扩散系数,但通过理论计算其值很困难。目前最常用方法是由实验确定其值。 (3) 纤维表面对流传质系数hm的确定 纤维表面对流传质系数可通过类比方法得到: 模型的验证 本实验装置 实验所选用的仪器及其精度 活性炭纤维:实验材料选用鞍山活性炭纤维公司生产的粘胶基活性炭,其纤维半径为13 ×10-6m ,密度为87kg/m3,孔隙率为 0.095。 实验材料处理:实验前,把活性炭纤维放置在120℃恒温箱中24小时,然后自然冷却干燥待用。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点.ppt
- 事故应急处置培训重点.ppt
- 生产第一章绪论重点.ppt
- 石油化工简介重点.ppt
- 事故应急法律法规重点.ppt
- 生产第一章重点.ppt
-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重点.ppt
- 石油化工项目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培训重点.ppt
- 事故应急管理重点.ppt
- 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重点.ppt
- 初中教师教学画像构建与教学风险预警体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融合教育背景下,人工智能教育在特殊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与小学科学教育区域协同发展模式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业预警管理系统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学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满意度调查与阅读效果评价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校园垃圾分类在初中生环保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9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策略与效果评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英语课堂中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语法教学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安全生产20条重大隐患排查表演示教学.docx
- 探究小学生艺术课程体验与满意度提升的实践路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