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缺点 1、同时具备低温、干燥、缺氧的菌种保藏条件,保藏期长,一般达5~15年, 2、存活率高,变异率低,较理想。 3、除不产孢子的丝状真菌不宜用此法外,其他大多数微生物均适用。 4、操作比较烦琐,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冻干机等设备。 4、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简称液氮法。 原理:在超低温(-130℃)状态下所有的代谢活动停止而生命延续。 将预保存的菌种加入以甘油、二甲基亚砜等作为保护剂中制成菌悬浮液封于安瓿瓶中,经控制降温速度的冻结后(-35℃),贮藏在(-150~-196℃)液氮罐内。 抗生素筛选 初筛可以变色圈或透明圈的大小来挑取参加复筛者,而将90%的菌落淘汰。 在数量减少后就要仔细比较参加复筛和再复筛的菌株,最后才能选得优秀菌株。在以后的复筛阶段,还应不断结合自然分离,纯化菌株。 摇床复筛 降解纤维素产生产透明圈 复筛 复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 以质为主,应该精确测定每一个菌株的生产指标。一般在摇瓶、小型发酵罐上进行。 筛选:将分离培养后的各型单菌落接斜面培养,成熟后接入摇瓶,测定其发酵生产能力的过程。 初筛:以迅速筛出大量的达到初步要求的分离菌落为目的,以量为主。 复筛:则是精选,以质为主,也就是以精确度为主。 二、诱变育种 突变:由于染色体或基因本身的变化而产生 遗传性状的变异。 表型迟延:表型改变落后于基因型改变的现象。 (一)、诱变剂的作用原理 各种诱变的机制 1.诱变育种的主要环节 紫外线 出发菌株 含诱变剂的液体培养基 接种 接种分离 选择优良突变株 用各种物理、化学的因素人工诱发基因突变进行的筛选,称为诱变育种 诱变剂:能够提高生物体突变频率的物质称为诱变剂 诱变剂 物理在:紫外,快中子 化学:硫酸二乙酯,亚硝基胍 { (二)、诱变剂处理过程中几个有关的问题 化学诱变剂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诱变剂量的选择 诱变剂的选择 出发菌株的选择 压硝酸:0.07MNa2HPO4 亚硝基胍:1MNaOH 诱变育种方案设计 诱发突变 常用诱发剂及其特点 诱变剂的选择 不稳定菌株----温和诱变剂 稳定菌株----强烈的、广谱的诱变剂 低剂量诱变剂有利于高产菌株的稳定性 物理诱变剂 紫外线、X-射线、 γ-射线、 快中子 特点:紫外线方便、有效、使用安全,其他的几种射线有一定的穿透力 化学诱变剂 碱基类似物、吖啶类、烷化剂 特点:高效、经济、但应注意使用安全 诱变育种步骤 出发菌株的选择 处理菌悬液的制备 诱变处理 中间培养 分离和筛选 出发菌株的选择 1. 选择纯种 2. 平均发酵单位要高,且发酵单位的波动幅 度不同,摇瓶间所测得结果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之差要小。 3. 有良好的代谢特性 4. 选择对诱变剂敏感的菌株。 5. 选用多个出发菌株进行诱变收效较较快。 诱变剂的选择 野生型菌株(遗传性不稳定):用缓和的诱变剂。 遗传性稳定的菌株:先要用强烈的不常用的诱变谱广的诱变剂处理,使其发生强烈的变异,然后再用缓和的诱变剂进行处理或多次自然分离。 要考虑诱变剂的作用机理来选择诱变剂,两种诱变剂复合使用效果好。 最适剂量(有2种观点): 1.杀菌率90%-99%较好,甚至 99.9%; 2.杀菌率75%-85%。 突变株的筛选(Selection) 随机筛选 (Random selection) 摇瓶筛选法 初筛一般是一个菌株只做一个摇瓶,从大量菌株中选出10-20%较好的菌株,淘汰80-90%的菌株;而复筛中摇瓶培养一般是一个菌株培养3瓶,选出3-5个较好的菌株,再做进一步比较,选出最佳的菌株。 ????????????????? 复杂、耗时??????????? 琼脂块筛选法 简单、快速,但不准确 自动化筛选(筛选几千个菌落数/天) 生物工程的三个主要环节是菌种选育、发酵和提炼。其中以菌种的影响最大。 抗生素 投产时的产量(u/ml) 中期产量(u/ml) 目前估计产量(u/ml) 提高倍数 青霉素 20(1943年) 8000(1955年) 85000 4250 链霉素 50 (1945年) 5000(1955年) 35000 700 金霉素 200 (1949年) 4000(1959年) 20000 100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以合适的诱变剂(物理及化学诱变剂)处理大量而均匀分散的细胞悬液(单细胞或单孢子),在引起绝大多数细胞死亡的同时,使存活个体中碱基变异频率大幅度提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