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国古代人口及人口迁移问题问题.docVIP

历史:中国古代人口及人口迁移问题问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中国古代人口及人口迁移问题问题

中国古代人口及人口迁移问题 I时事背景:今年9月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沿海企业经济不景气,大量企业破产倒、闭,各地出现大批农民工提前“回流”返乡现象。四川省南江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0万余人。 II、链接基础知识 一、中国古代人口消长 1、中国古代人口消长的表现 (1)、秦朝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 (2)、西汉人口最多,近六千万人。东汉末年,人口也达到五千六百多万; (3)、隋开皇后期,户数增至近900万,人口也达到4600多万; (4)、从秦代到清康熙元年,一般都在6000万徘徊。 (5)、从清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我国人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6)、1901年,人口达4、5亿;1949年,4亿 2、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的因素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 (2)农业发展(耕地、粮食增加)为人口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3)统治者的政策.(如摊丁入亩政策实施后,隐瞒人口的现象越来越少) (4)医疗技术的提高 (5)受”多子多福,人丁兴旺”思想影响 (6)自然环境 3、中国古代人口政策:鼓励人口增殖 原因 (1)把人口和劳动力当作发展社会经济的先决条件 (2)还把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当作社会繁荣昌盛和国力强大的象征 (3)受某些封建思想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人口迁移 1、中国古代人口迁移概况及流向 (1)由人口稀少的荒漠草原向黄河流域迁移。如;东汉末年五族内迁、元朝 (2)北方人民南迁。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3)为了躲避战乱内地人口向边疆迁移。如元朝 (4)华人外流。如华侨下南洋。 (5)外族内流。如元朝时形成回族。 2、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意义 (1)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2)有利于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4)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5)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利用 三、联系现实,深化知识 1、建国后我国的人口增长和流动概况 2、改革开放后“民工潮”的出现 3、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的关系 4、英国的圈地运动 5、美国的西进运动 III、相关练习 读表回答1、2题 年代 人口(亿) 耕地(亿亩) 人均耕地(亩/人) 1750年 2-2.5 9 4.5—3.6 1850年 4.1 12.1 2.95 1、这一时期我国耕地总数增加了,而人均耕地却减少了,主要是因为 A、人口剧增 B、自然灾害不断 C、战乱频发 D、土地兼并严重 2、上表中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变化说明,一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A、只有发展人口,增加劳动力 B、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C、必须保持安定统一的国内环境 D、只有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3、从一条鞭法到地丁银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的经济问题是 A、土地兼并无法根除,中央财政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B、国家为储备白银方便,税收征银为主 C、商品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货币地租的实行 D、人口隐匿严重,政府不得不以土地为征税标准 4、美国“西进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在美国领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后进行的B.它是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C.有利于美国西部开发D.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C 开拓了资本主义发展市场 D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6、走西口、闯关东之高峰期,是在清代与民国时期。走西口是以山西籍人为主,经山西右玉县杀虎口到塞外蒙古地区谋生的活动。央视播放的《闯关东》电视剧则反映了以山东籍人为主,到山海关外的东北地方谋生活动。其原因是: A、人口剧增 B、自然灾害不断 C、战乱频发 D、土地兼并严重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西汉文景时期,采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南;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唐朝安史之乱后,又有不少北方人迁移南方。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为1648万,到1179年已达2950万,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三。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鲜卑慕容部原居鲜卑山……晋大康十年(289年),慕容硅率领部落迁居徙河(今辽宁义县),不久又迁到大棘城(今辽宁锦州),从事农桑和畜牧。永嘉以后,北方农民大批流入慕容部中,士大夫来避难的也不少。……在内徙各胡族逐步封建化的过程中,各胡族不但大量吸收了汉人的封建文化,而且也以自己的文化习俗影响汉人。……靠近胡族地区的汉人在生产上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