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上的少数民族玉文化
历史上少数民族玉文化发展及与中原玉文化的交流
2015/6/15
1451845
张羽飞
作为来自内蒙古的少数民族学生,这次我希望通过搜集整理一些相关资料,探讨一下古代少数民族或后来成为中国国土的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玉文化发展史及其对中原玉文化的影响。
一.原始社会时期-兴隆洼文化遗址
众所周知,最早发现的玉器是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距今8000年)出土的史前玉器,这里也非常接近我的故乡,兴隆洼文化玉器的发现,在西辽河流域为红山文化玉器找到了根源,此外,兴隆洼文化玉器展示了世界最早的线切割技术:海南岛、东亚地区一些民族历来有穿戴大耳环的习俗,文献中也有南北儋耳的记载。据专家考证,大耳环的习俗来源于兴隆洼文化。兴隆洼135号墓主人耳部两侧各有一个大型玉玦,耳环各重30克,这是用附着砂子的绳子带动来切割玉石的。这次专家从兴隆洼遗址130号墓、117号出土的两对玉玦的玦口上,清晰地拍摄到影像弯曲的线切割痕迹,清楚无误地显示了玉器线切割技术的存在,而且,这种线切割技术自古至今大行其道。在7000年前俄罗斯沿海州及日本的北陆地区出土的玉器上有线切割痕迹,在长江流域六七千年前同样用砂绳切割玉。北美距今3000年前后也存在着砂绳切割辉玉石的工艺。砂绳切割技术,是史前一种高科技技术,展示了中国以柔克刚的古代哲理。而其后的以玉器为核心内涵的红山文化,也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重要的物质载体。红山文化一些重要器类和制玉、用玉文化,对夏商周三代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始落后,且原始的社会部落尚处于迁徙探索的阶段,中原与边疆的概念其实还尚未形成。 而从殷商时期至今,产自新疆的和田地区的和田玉一直是最主要的高档玉料,?其实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在今天的和田地区,已经建立了一个西域国家—于阗国,且自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借助于与中原的贸易不断发展强盛.
二.和田玉故乡---于阗古国
公元前3世纪,东土移民1万余人来到于阗河下游,不久阿育王宰辅耶舍也率领7000人越过大雪山北上来到这里,他们决定联合建国,这就是《大唐西域记》中的“瞿萨旦那国”,即于阗古国。此时则对应着中国历史上的东周至秦,秦始皇开始,中国实行皇帝制,一直到清代,于阗玉成为帝王玉。皇宫的玉器多是于阗玉制成,特别是象征皇权的玉玺多用玉制作的,其中绝大多数是于阗玉。
到了隋唐时期,于阗仍然以玉产地著称于世。据《新唐书#8226;西域传》记载,唐德宗继位后曾派使者到于阗国求玉,得到了一个玉枕、一个玉圭、五个玉佩、300个玉带挎以及其它玉器。公元823年,唐人韦端符曾亲眼见到了名将李靖后裔珍藏的于阗玉带。这条玉带,是李靖平定萧铣后唐高祖赐予的。玉带镶嵌着13块玉,7块方形,6块菱形,每块玉附缀一环,用来佩带物事。
公元940年,后晋的高居海出使于阗,描叙了于阗采玉的情形。他说:“于阗境内有一条玉河,流至牛头山后,分成白玉河、绿玉河、乌玉河三条支流。虽然发源于同一条河流,但是各条支流中出产的宝玉颜色却与支流的名字一样。每年五、六月份,河水暴涨,玉石就从昆仑山顺流而下。每年出产玉石的多少,就由水这时水势的大小决定。到了七、八月份,河水水势减缓,人们就可以的哦河里采玉了。因为河里玉石太多,采集过程并不艰难,当地人把采玉叫做捞玉,可见当时于阗玉的开采多么容易。当时于阗国国法规定,玉石的采集要由官府首先进行。如果官府没有去采玉,任何人都不许到河边去。因为玉石资源丰富,于阗国里的大小器物以及衣服上的某些零件都常常是用于阗玉做的。现在中国的玉,大多都是从于阗来的。”
高居海的记载,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于阗玉石的分布、采集季节、采集方式等。从他的记述可以看出,当时,玉石采集是于阗国的重要产业,由官方垄断。只有官方组织采集之后,才允许个人采集。
直到宋代,朝廷使用的礼器及乘舆服御,仍然多是于阗玉。
遗憾的是,没过多久,约公元962年开始,喀喇汗王朝发动了旨在征服于阗的“圣战”,于公元1001年杀死于阗王,占领于阗。于阗国就此灭亡。
三.辽金元—少数民族玉文化的兴盛
而到了宋代之后,出现了空前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元,而其对应的主要民族,契丹,女真及蒙古族,则将民族特色融入了玉文化
契丹族和女真族是我国北方的两个古老的民族,它们先后建立的辽国和金国,都成为威震一时的大漠草原上的帝国。契丹和女真都以狩猎放牧为主要经济活动,它们的艺术风格有着明显的民族特点,表现在玉器上就是其所特有的“春水玉”和“秋山玉”。所谓“春水玉”,就是指以鹘捉鹅为主题的玉器,一般作椭圆形,通体以镂空加饰阴线纹雕成。图案为一只天鹅躲藏在水草中,上有一只鸽子大小的鹰(又称海东青)向鹅俯冲而下,作追逐状;或直接雕刻一只海东青展翅攫住鹅首,欲食鹅脑。所谓“秋山玉”,是指以山林虎鹿为主题的玉器,图案为山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