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概论 一.什么叫中医? 指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 中华汉民族接受的是孔孟思想教育,尤其中医文化源于中国“道”文化,主张“中庸”倡导“和谐”。 二.中医与西医的区别? 中医与西医是当今并存的世界主流医学。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学术理论体系的医学。 中医与西医各有优势,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历时发展到今天,事实证明都不可能取代对方。 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西医。 中医是哲学医学,西医是化学医学。 中医是经验医学,西医是实验医学。 中医虽然不科学,但能解决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 西医是科学的,既微观又量化还是不能治疗所有的疾病。 中医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起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医四大经典: 《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 《八十一难经》 脉学 经络 命门 三焦 《伤寒论卒病论》 辨证论治 《神农本草经》 药物疗法的发展 三.藏象学说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五脏: 是心、肺、脾、肝、肾的合称。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专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作用。五脏之间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平衡协调,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为基础来进行阐述的。 四.十四经脉: 上肢内侧前缘 1.手太阴肺经:起(胸)————————————止(手)11对穴 络大肠,胃,喉咙,气管 肺为“华盖” A.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2).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向上的宣发和向外的布散。 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 将脾所传输的精液和水谷精华输布至全身,到达外体皮毛。 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精液转化为汗液,排除体外。 肃降---------向下的通将和使呼吸保持通畅。 B.病候: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气喘,哮喘等),胸痛,浮肿,外感等。 C.穴位: 中府:募穴; 定位:平第一肋间隙,正中线旁开6寸。 尺泽:合穴;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太渊:原穴;八脉之交会穴。 定位: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2.手阳明大肠经:20对穴 大拇指桡侧,上肢外侧前缘 起(手)——————————————止(头) 络肺,鼻,上齿 病候:腹痛,肠鸣,便秘,泄泻,头面五官,热病等。 穴位: 合谷: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曲池:合穴。 定位:肘横纹外端。屈肘,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3.足阳明胃经:45对穴 胸4,腹2,下肢外侧前缘 起(头)————————————————————止(足) 络脾,喉咙,下齿,眼,鼻,耳,乳部 胃的生理功能: (1)主受纳、腐熟水谷:容纳于胃中的水谷,经过胃的腐熟后,下传于小肠,气其精微物质经脾之运化而营养全身。 (2)主通降,以降为和: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胃失通降影响食欲。 A:病候:胃痛、腹痛、肠鸣、腹胀、水肿、呕吐、泄泻、消谷善饥、口渴。齿痛、眼疾、咽痛、鼻疾、面瘫。热病、发狂。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痛。 B:穴位: 天枢:大肠募穴。 定位:腹中部,脐旁开2寸。 主治:水肿,热病,月经不调,便秘。 归来: 定位:下腹部,脐下4寸,旁开2寸。 主治:少腹疼痛。闭经,痛经,白带,阴挺,茎中痛,小便不利。 足三里: 定位: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主治:强壮穴位,虚证 保健穴位 4.足太阴脾经:共21对穴 小腿内侧前缘,腑4,胸6 起足———————————————止(胸) 络胃, 挟咽 ,舌,心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运化水谷: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运化水液: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2)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3)主统血: 脾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 A.病候:胃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妇科病,痰湿 B.穴位: 三阴交: 定位:足内髁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消化不良,妇科,不孕,闭经,下肢萎痹等。 阴陵泉:合穴。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方凹陷处。 主治:膝痛,遗精,妇人阴痛,利尿行水消肿。 血海: 定位:仰卧或正坐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 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瘾疹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