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在靶向制剂中研究进展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壳聚糖在靶向制剂中研究进展2

壳聚糖在靶向制剂中研究进展 专业:药剂学 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201230027__ 摘要:壳聚糖是从贝类加壳海洋动物提取加工处理得到的甲壳素经脱乙酰化后的新型材料,是一种碱性多糖。大量研究报告证实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降解性,低毒性,广泛应用与生物医药科技领域。现代制剂学表明壳聚糖在药物缓控释,增效减毒等方面有其独到优势。本文将着重阐述其在靶向制剂方面的应用及其前景。 关键词:壳聚糖;靶向制剂;纳米给药系统; 壳聚糖(chitosan)是由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几丁质经脱乙酰化得到的产物,其化学名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β-D葡萄糖,见Fig1。1859年,法国人Rouget首先制得壳聚糖,这种新型材料以其独特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等受到了生物医药领域科研工作者亲睐。 Fig 1.Chitosan 此外壳聚糖中具有大量的氨基以及羟基,为其进行化学修饰提供了大量反应基团,减少了化学修饰的复杂性,进行修饰后可以改变的它的亲友亲水指数,增加靶向性,改变其载药控释能力。 进入21世纪后,药剂学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传统制剂在进行进一步完善时,其缺点也愈加明显,尤其是在肿瘤治疗方面,建立一种新型的减毒增效的载药系统迫在眉睫,以靶向制剂为代表新型制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靶向制剂就是能够携带药物到达靶点即靶器官组织、靶细胞以及细胞的亚单位,定时定量的释放药物,增强疗效降低毒性的药物传递系统。按照靶向制剂的作用机制分类被动型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等。现在国内外研究较多的靶向制剂主要为纳米粒,脂质体,胶束以及微粒等类型。 壳聚糖在纳米粒中的应用 纳米粒是指粒度介于1-100纳米之间的粒子(Nano particles,又称超微粒子)。由于其极小的粒径,及表面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药剂学中研究中占较大比重。特别在肿瘤治疗方面,纳米粒利用肿瘤组织的EPR效应可被动分布至肿瘤组织达到被动靶向的目的。除此之外,还还可对纳米粒表面进行化学修饰,提高输送效率,减少或者避免内环境对药物破坏作用。壳聚糖优良特性,可连接配体及其它基团改善其亲油亲水性,在制备纳米粒方面被广泛应用。范彩霞[1]等制备的叶酸-羧甲基壳聚糖-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利用壳聚糖对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然后利用叶酸与壳聚糖中氨基发生反应生成酰胺,得到叶酸-羧甲基壳聚糖-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亲水性的壳聚糖对氧化铁纳米粒进行修饰后可显著提高纳米粒亲水性,极大地减少对纳米粒的吞噬,使细胞内铁含量减少,细胞毒性下降。壳聚糖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可显著降低内皮网状吞噬系统(RES)对纳米粒吞噬作用,延长半衰期,在肿瘤诊断方面有重要意义。 2.壳聚糖在制备脂质体中的应用 脂质体是将两亲性分子如磷脂分散于水相时,分子的疏水基团聚集,而亲水基暴露于水相,形成的具有双分子结构囊泡状结构。脂质体由于其可以改变体内药物分布,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的特性,在靶向制剂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然而由于磷脂中具有不饱和基团和酯键,易被氧化和水解,导致制剂不稳定。刁雨辉[2]等人制备了两亲性壳聚糖包覆紫杉醇脂质体。壳聚糖衍生物N-辛基-N,O-羧甲基壳聚糖(N-octyl-N,O-carboxymethyl chitosan,OCC)包覆修饰脂质体,利用疏水性的烷基链插入脂质双分子层中,增加稳定性,而亲水端可增加可提高脂质体的亲水性,减少药物的泄漏。结果显示经壳聚糖修饰的脂质体的药物泄露速度明显下降,有普通脂质体的24h及48hde 57.2%及60.2%下降至壳聚糖修饰的脂质体的36.5%及44.2%。仝新勇[3]等人研究了不同量羧甲基壳聚糖(CMCT)修饰紫杉醇脂质体对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有药动学参数可知,未修饰的紫杉醇脂质体,经0.1%CMCT修饰的脂质体和经0.2%CMCT修饰的脂质体的半衰期t1/2分别为11.2、15.5、30.6h,说明修饰后的脂质体半衰期不同程度的延长,长循环作用明显。 3.壳聚糖在胶束制备中的应用 胶束是两亲性分子在水溶液中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水分子与两亲分子之间排斥力大于亲和力,形成亲油基向内,亲水基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范围内的缔合体。利用壳聚糖制备聚合物胶束改善粒径分布及大小。石春勤[4]等利用低分子量的半乳糖化的脂肪酰壳聚糖制备胶束并进行了评价。他们用壳聚糖所制备的胶束平均粒径150.3(mean sizes=150.3),理论上可以通过EPR效应穿透肿瘤部位的毛细血管壁进入肿瘤组织,尤为重要的是,半乳糖基已被证实具有肝靶向性。康爽明[5]等制备了具有PH敏感的两亲性壳聚糖共聚物胶束。通过化学合成制得两亲性接枝共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