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教材.doc

2010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教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试卷分析 宝鸡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组 2010年4月24日~25日,我们举行了全市第三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本次检测试题在命题组成员认真研读2010年考试大纲及说明的基础上,反复分析近几年全国高考及各课改省市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结合我市前两次检测学生的答题情况命制的。试题在突出双基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强化对能力的考查,着力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势。整套试卷难度尽可能与高考难度接近,以期通过检测、反馈对教师后期复课工作给以引领与指导。考试结束后,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考试信息,对试卷的质量、学生答卷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全市高中考试成绩做了统计,确定了本次检测的“临界线”: 理科 一本:495分  二本: 435分 文科 一本:530分  二本: 465分 请各县区、各学校参照此“临界线”, 对本次检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认真作一统计分析,制定后期复课工作的策略和措施,确保全市高考成绩不断提升。 语文试题 一、命题说明 根据课标版高考大纲及全国课标卷近年来的高考实际,结合一检二检的检测的考点布局及我市高三教学的实际,语文命题组认真探究,命制了2010年我市第三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试卷分析 三检是我市最后一次统一检测,在前两次检测基础上,我们统筹安排考点,合理布局试题梯度,力争在内容上、结构上、题型上、难度上靠近高考,贴近新课程高考改革的方向,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三区语文总成绩简析: 考试人数 平均成绩 难度系数 渭滨区文科 1088 95.19 0.63 渭滨区理科 1948 94.57 0.63 金台区文科 1343 91.8 0.61 金台区理科 2997 95 0.63 陈仓区文科 1320 94.2 0.63 陈仓区理科 3162 96.2 0.64 三个区的语文难度系数都在0.61-0.64之间,符合高考难度系数要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选择题答卷分析: 文科选择题答题率统计(1306人) 题号 答案 答A率 答B率 答C率 答D率 1 C 13.2 15.8 34.6 36.2 2 B 13.6 39.4 28.6 18.1 3 D 8.0 10.3 10.3 71.1 4 C 3.9 21.7 69.3 3.8 5 B 1.1 69.7 16.5 11.6 6 C 31.7 21.6 38.5 7.6 13 A 21.8 20.2 26.6 29.2 14 D 15.5 8.3 16.4 57.4 15 C 11.6 5.2 77.9 2.5 理科选择题答题率统计(2931人) 题号 答案 答A率 答B率 答C率 答D率 1 C 10.1 12.0 42.5 35.0 2 B 12.4 43.2 27.4 16.6 3 D 7.4 8.0 8.9 75.2 4 C 1.9 18.5 75.8 2.7 5 B 0.8 76.8 12.1 9.2 6 C 36.7 19.0 36.7 6.8 13 A 17.0 24.0 25.6 30.8 14 D 18.8 4.9 21.9 51.1 15 C 9.1 6.1 80.1 1.7 第1题:1-3题为现代文阅读试题。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文中概念的精确理解,许多学生对文章阅读不仔细,对“丝路学”的理解不够精确,导致错误。 第2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三项理解都有问题,需要仔细辨别,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多数学生还是没有辨析清楚。 第3题: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因为“走完全独立自主的道路”一句比较绝对,所以多数学生都能选正确,得分率较高。 第4题:4-7题为文言文阅读试题。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积累理解,得分率较高,主要是对“富”的具体含义能够正确理解。 第5题:考查对人物特点的具体理解。需要对列举的句子仔细辨别,才能准确选择组别。多数学生能够理解,选择准确。 第6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于题干A项不够严密,因而选A和选C的考生基本相等,说明学生基本能够读懂全文,理解文意。 第13题:13-17题为表达题。13题考查对成语理解和运用。其中“高山仰止”这个成语的运用有些争议,这里主要是借楼观台对老子这个人物的敬仰。同时,A项的“令行禁止”这个成语的运用,许多学生的理解也不够正确。 第14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通过前两次的重点强调,这次病句辨析题,过半的学生能够正确作答,比原来的得分率提高了不少。 第15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排序。对于衔接排序的试题,学生只要能够抓住其逻辑顺序,选对的几率就较大,得分率较高。 (三)主观题答卷分析 试卷抽样统计(300份) 序号 满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