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__15上西方文学名著鉴赏课程论文A.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序号( 103 )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西方文学名著鉴赏》 (全校公选)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朗读者 》的“罪与罚”1305040120 开课系室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成绩 评阅人 目录 畸恋下爱的启蒙 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长篇小说《朗读者》初版于1995年,而今享誉全球。《朗读者》给全世界读者和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在鉴赏它时,我们不得不肃穆静思,不得不观照自省。它并非一部常规视角下的单纯反法西斯或反战争的作品,正如其作者施林克暗示读者也可以这么读《朗读者》 :“伟大的、 需要最细心呵护的爱情故事。当然,它也不是一部常态的、单纯的叙写爱情的作品。因这场爱情所处的特异时代背景———纳粹时期的德国,也因这特立独行、隐匿暧昧的情爱,使作品呈现出多元的主题内涵,使读者为之扼腕动容,使作品具有一种直逼心灵、拷问人性的艺术魅力。书评人黄集伟说:“卡夫卡曾说书必须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朗读者》就是这把斧子。” 应该明确的是,《朗读者》,无论是作家施林克的书,还是导演斯蒂芬的电影,其审美内涵和主题中心都并不仅仅是二战、屠杀、良知、道义等词汇能概括的。 所以,个人战争罪责的追究审判只是施林克讲的故事,真正的悲剧和陷阱:以同一种方式反应时,进一步, 《朗读者》是一部充满深味与余味的心灵作品。美国《纽约时报》书评曾说该小说写了“一个深沉的德国人的良知” 。它是在写爱情吗?爱情只是诱惑人读下去的理由吗?一个命运用悲悯注解的国家,是爱的人错了还是社会错了?小说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樊篱,而直接同人的心房对话。 畸恋下爱的启蒙 对汉娜来说,一开始伯格只是生命中的一个男人。汉娜对伯格反而是从性欲开始的,因为“小家伙”什么都不懂,也没必要和他谈了自己的过去。汉娜害怕谈论自己,但她又渴望爱欲。伯格这样的小男生无疑是最佳人选。   那么汉娜爱伯格吗?汉娜爱伯格的。她的爱应该始于收到伯格的录音开始,当她觉得自己被世人抛弃,生命枯萎的时候,“小家伙”没有忘记她,他的爱依然是那么炙热,虽然伯格从来不来看她,给她写信或打电话。“小家伙”重新点燃了她生命的热情,让她看到了救赎的希望。   影片还有一个让人不容易看懂的地方就是——汉娜为什么要离开。没有看过小说的人,可能都不明白,电影把这个细节表现的很隐秘,可能导演觉得大家应该都读过小说。小说是这么说的——“游泳池里又变得和往常一样:做作业,打排球,聊天,调情。我已记不得了,当我抬头看到她的时候我正在做什么。 她站在离我二十到三十米远的地方,穿着一条短裤,一件开襟的衬衫,腰间系着带子,正向我这边张望。我向她回望过去,离得太远,我看不清她的面部表情。我没有跳起来向她跑过去,我脑子里在想,她为什么在游泳池里?她是否愿意被我看见?她是否愿意我们被别人看到?我是否愿意我们被别人看到?因为我们还从未不期而遇过,我该如何是好?随后,我站了起来,就在我没有注视她的这一眨眼的工夫里,她离开了。 第二天她不在了。” 电影里是有这个场景的,但是没有出现汉娜的镜头。汉娜是因为伯格没有在公共场所和她打招呼而离开了。很显然,汉娜认为伯格害怕别人知道她和他在一起。汉娜受到了伤害。 那么伯格的犹豫,是不是伯格对汉娜的爱有所保留呢?我认为不是的,小说写的很清楚,一个从来没有恋爱过,对汉娜生活、经历、喜好一无所知的15岁的男孩,他在突然与汉娜不期而遇,“我该如何是好?”。各位回忆一下自己的初恋,这种复杂的心理,应该不难理解。 如果我喜欢的女孩突然和我说“你嫁给我吧”,那一刹那我也会有“该如何是好?”的问题。不是我有所保留,而是我与生俱来的生命气质决定的,但凡生命感觉比较敏感的人可能都会在爱中“犹豫”。最典型的就是卡夫卡,这位先生订婚——解除婚约,来回折腾了好几回。爱的“犹豫”不是保留,而是敏感的心感受到那喷薄欲出的激情的巨大能量,他被这种力量所震慑,在爱的力量面前短暂的晕眩。 罪与罚 。 这种选择究竟是个人的过错还是社会与时代的毒害流殇?究竟谁该得到审判和谴责?究竟谁该为这场巨大的人类灾难负起全责?对汉娜的审判成为对文明社会的巨大讽刺,历史真相与个人真实在此被文明社会无情阉割。反躬自问,那些未被审判的人与作为被告的汉娜,谁更应感到羞惭? 汉娜看似常在自主选择,但实则选择得被动、无奈;米夏看似常在被动选择,实则选择得怯懦和自私。表面上,米夏看似无辜和正义,但他的选择难道没有伤害他人?难道没有逃避(诸如道义、情谊和正义)?难道没有罪过?米夏后来才开始反思:“那么是谁给我注射了麻醉剂?是我自个儿注射的吗?不麻醉我还能忍受得下去吗?麻醉不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