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剖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菌形态结构的检验 (一)细菌的大小 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 (μm) 多数球菌直径为:1μm  中等大小杆菌长约为2-3μm.  同一种细菌可因 菌龄不同和环境等 因素而有差异 RBC直径:7.5 μm (二)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三种: 球菌(coccus); 杆菌(bacillus) 螺形菌(spiral bacterium) 双球菌 如:脑膜炎球菌 链球菌 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四联球菌 如: 四联加夫基菌 八叠球菌 如: 藤黄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杆菌(bacillus) 形态多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亦有规则排列者。不同杆菌的大小、长短、粗细很不一致。具杆菌的形态、排列特点不同,有如下分类: 单杆菌 双杆菌 链杆菌 如:炭疽杆菌 梭杆菌 如:核梭杆菌 球杆菌 如:布氏杆菌 分支杆菌 如:结核杆菌 棒状杆菌 如:白喉杆菌 芽胞杆菌 如: 破伤风杆菌 3. 螺形菌 ( Spiral bacterium ) 菌体弯曲,长度不等。有以下几种形态分类: 细菌的结构分为两类: 一、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cell wall) 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组成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用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 革兰氏阳性菌(G+) 革兰氏阴性菌(G-)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1.维持菌体形态, 抵抗渗透压的影响; 2.参与细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3.具有多种抗原表位,诱发机体免疫应答; 4.粘附宿主细胞,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组分: 肽聚糖、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分主要有: 肽聚糖、外 膜 (脂蛋白 脂质双层 脂多糖) 基本成分 肽聚糖(peptidoglycan) 是细菌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 亦称为:粘肽(mucopeptide)、 糖肽(glycopeptide) 肽聚糖化学组成: 特殊成分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磷壁酸 类型: 按其联结部位的不同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两种。 功能及意义: 某些噬菌体的受体 是革兰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 能粘附于细胞表面,可能与某些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特殊成分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外膜 脂多糖(LPS) 是革兰阴性菌外膜的组成成分,包括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三部分。脂质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核心多糖具有属特异性,同一属细菌的核心多糖的抗原性相同;特异性多糖即菌体O抗原,具有种的特异性。 脂质双层: 磷脂双层,内嵌外膜蛋白(Out membrane protein, OMP),具有不同的功能。如有的外膜蛋白为孔蛋白是小分子的通道;有的是噬菌体、性菌毛、细菌素的受体。 脂蛋白: 位于肽聚糖层和脂质双层之间,起连接作用,使外膜和肽聚糖构成一个整体。 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 细胞壁的比较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差异的生物学意义 染色性: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致密,含脂类物质少,不易酒精脱色,革兰氏染色成紫色;反之革兰阴性菌染成红色; 抗原性: 革兰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之一是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的核心多糖和O抗原多糖是为重要表面抗原; 毒性: 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即为内毒素,革兰阳性菌无此成分; 药物敏感性: 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革兰阴性菌则否。 (二)细胞膜(cell membrane) 位于细胞壁内侧,厚约7.5mm,柔韧致密,富有弹性。 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 功能: 参与细菌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呼吸 等生物学作用。 中介体: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功能:扩大细胞膜面积;增加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与细菌细胞的分裂有关—拟线粒体。 (三) 细胞质(cytoplasm) 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亦称原生质(protoplasm)。由水、蛋白质、脂类、核酸 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 内含核蛋白体、质粒、胞浆颗粒等许多重要结构。 1. 核蛋白体(ribosome): 细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游离存在于细胞质中,每个细菌体内可达数万个。 沉降系数为70S(30S+50S),由 RNA (66%) 和 蛋白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