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讲析:陶渊明的诗比较好读,却不好懂。说好读,是因为其文字平淡浅易;说难懂,是因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而且,要真正读懂陶渊明,首先要真正理解陶渊明这个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世界。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在其《诗论》一书专立“陶渊明”一节,对这位伟大诗人的生活、精神与人格作了全面分析,朱先生曾指出:陶渊明的人格特色是在处处都最近人情,胸襟尽管高超却不唱高调。他仍保持着一个平常人家常便饭的风格。他的高妙处我们不可仰攀,他的平常处我们却特别觉得亲切。 他尽管是隐士,尽管有侠气,在大体上还是“我辈中人”。他很看重衣食以及经营衣食的劳作;他实实在在自己动手,不像一般隐士只是打着“躬耕”的招牌。又指出陶渊明的世界中人与物以及人与我的分别都已化除,只是一团和气,普运周流,人、我、物在一体同仁的状态中各徜徉自得。他把自己的胸襟气韵贯注于外物,使外物的生命活跃,情趣更丰富;同时也吸收外物的生命和情趣来扩大自己的胸襟气韵。所以他的诗中无论什么景物都到手成文,触目成趣。渊明对于自然的默契,以及他的言语举止,处处都流露着禅机,比起他来,许多谈禅的人们都是神秀,而他却是慧能。他的胸中自有无限,所以不拘泥于一切迹象,在琴如此(指无弦琴的传说),在其他事物还是如此。我们正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来理解陶渊明的这首《读山海经》诗。 这首诗的主旨在于抒写诗人田园耕读生活的乐趣,在这乐趣中最动人的乃是诗人跟自然万物亲密的情感交流,以及心游太玄的自由的精神之乐。诗的开头四句描写初夏草木生长旺盛,繁茂的枝叶掩映着诗人的屋舍,又成为鸟儿们搭建巢穴的绝佳所在,众鸟为它们能够得其所哉而欢欣鸣唱,而诗人也同样热爱自己托身的庐舍。在这里,诗人十分自然地将自己身心有所寄托的归宿感跟鸟儿对巢穴的欢欣相提并论,让人感到他跟那些鸟儿是同类,是朋友。陶渊明不仅仅在比喻的意义上将自己跟鱼鸟类比(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而是真正从内心情感上与它们达到认同。 北宋的张载在《西铭》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认为人民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朋友,这在陶渊明的生活中早已经实现了。他体会到鸟类跟人类都是同样地栖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鸟儿在茂密的树上作窝,诗人的房舍也被扶疏的枝叶环绕,这是一种双方根本处境的相似。古圣先贤提出的“天人合一”理想只有在获得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时,才有可能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实践,并反过来更增进人们精神的愉悦。这首诗从“欢言酌春酒”以下四句又更具体地抒写诗人在日常生活中跟大自然交融的乐趣:春天酿造的酒已经熟了——那蕴含着一个刚刚逝去的季节的馀香的酒乃是诗人亲手所酿造,喜欢酒的诗人心中涌起无言的欢欣,“欢言”(一作“欢然”)指那种平静的、不温不火的欢乐。 他的佐酒佳肴则是自己园中种的蔬菜(他在另一首诗中说“园蔬有馀滋”),他要亲手去摘这蔬菜:质朴的表达,却让我们看到初夏菜园中绿油油的菜畦,诗人踩着泥土,折断菜的茎杆,菜园的颜色、气息、声音,都从没有任何修饰的词语中显露出来。正在这当口,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要不经意地,诗人说“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微雨,清风,一切都无声无息,正如同两个亲密的朋友,悄然相携而来,是要来赴这春酒园蔬的筵席吗?在这微雨清风的日子品尝春酒园蔬,其欢欣何可胜言! 而且,这从东边随风飘来的微雨又正是南方初夏的雨,这雨似乎还带着一丝丝未尽的春天的气息。这四句从音响、句法到措辞都造成和缓舒徐、浑然天成的表达效果,读来却又毫不费力,意味隽永,让人味之无尽。陶渊明在举手投足之间跟大自然随时都能达成亲密的交流,并领会那种无言之美。这是因为他本身就跟土地、植物、风雨这些自然物处于最原始、最亲近的联系之中,长久的浸淫、交融使这种联系成为其生命的一部分,也使他的表达跟泥土一样质朴自然,能够触及事物的本质。 正因为自然万物都成为诗人的朋友,因此他即使隐居田园,断绝跟俗世的交往,也并不觉得落寞。即使连故人的车马都罕至的日子,他也仍然感到欢欣。《饮酒》诗中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强调着内心宁静时所体会到的难言意趣,而这里则更强调跟大自然交融所带来的欢乐。但诗人的欢乐尚有更甚于此者,那就是超越身边的有限事物、飞向无限的宇宙时空的自由之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泛览《周王传》(指《穆天子传》,讲述周穆王遨游天地四方的神话故事),流观《山海图》(指《山海经图》,自汉代以来,《山海经》都附图流传)。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指出:陶渊明像一切其他的大诗人一样,有任何力量不能剥夺的自由,在“樊笼”以外,发现一个“天空任鸟飞”的宇宙,可以让他打破时间界限而游心千载。这六句诗所描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无限自由的精神的翱翔。 这首《读山海经》诗自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