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缺血性中风治疗的探讨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原则 及时开通阻塞血管—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静脉溶栓在发作时间(以患者神经功能正常的最后点为计时起点)三小时以内; 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在六小时以内。 经放射学或神经专科医生诊断证明颅CT未见出血或无早期卒中症状。 溶栓疗效 可使溶栓患者30%-40%预后得到改善,但有3%~7%的出血发生率,其中50%的出血为致命性的,且大部分发生在预后差的病人。 有资料显示: 溶栓治疗开始后2h,仅1/3病人阻塞的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 N Eng J Med 2007;357:572-9 August 9;2007 不宜溶栓 症状很轻,症状单一,或并发癫痫; 大部分脑栓塞,如感染性栓子、癌细胞栓子、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等; 呈慢性起病的腔隙性脑梗死病人; 脑分水岭梗死在纠正低血压和抗休克治疗后,病情好转; 血友病,心房纤颤等; 溶栓禁忌症 年龄75岁以上 血压180/110 mmHg 有颅内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 21天内有胃肠道或泌尿道出血 14天内有手术史 3个月内有颅内手术,严重头部外伤 3个月内有脑卒中史和心肌梗塞史 有多少中风病人能够在有效治疗时间窗内送达医院并开始溶栓? 神经保护剂-保护半暗帶受损神经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瀑布效应 神经保护剂的新概念 要求神经保护剂: 减轻病理级联反应; 延长受损神经细胞的存活时间; 使更多的受损神经细胞逆转; 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数目; 减轻致残程度; 成百上千种”神经保护剂”进行了基础和临床研究 改变血液流变学药物 (丁洛地尔、都可善....); 磷脂酯胆碱前体 (胞二磷胆碱....); 离子通道阻断剂 (尼膜地平、氟桂利嗪....); 自由基清除剂 (依达拉奉、NXY-059、VitC、E....);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 (中赛富太、罗吡唑....); 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 (西酞普兰、噻萘普汀....); γ-氨基丁酸增強剂 (吡拉西坦、氯美噻唑....); 抗血小板凝聚药 (阿司匹林、抵克利得....中风Ⅱ级预防药物); 降脂、降压药物 (中风Ⅱ级预防药物); 益智药 (吡拉西坦.....); 中药 (银杏叶制剂、各种中药制剂.....); 动物实验有效,临床上却被否定。 为什么很多神经保护剂在临床应用时无效? 动物模型病理改变比较单一; 动物治疗时间窗与人类不同; 副作用限制了药物的剂量; 单一神经保护剂不能完全阻断病理级联反应; 缺血缺氧的瀑布效应与”神经保护剂” 对某些生物制品 “神经保护剂”的分析 神经生长因子(NGF) 药理:神经生长因子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之一。影响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内某些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可促进神经元的分化与成熟,是维持神经细胞生存和正常机能的营养因子。 适应症:理论上可治疗中风、痴呆、脑外伤等脑病,但因分子量过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临床无法应用。 神经生长因子的分子结构 Ms Levi-Montalcini 精确地分析出了神经生长因子的分子结构,因此1986年她荣获了医学诺贝尔奖。 神经生长因子是由118 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 13,250 道尔顿。 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生长因子是双倍体。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细胞离开NGF就不能生存 神经营养因子(NTFs)能支持神经元存活、促其生长、发育、分化、维持其功能的一类因子: 化学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 神经营养素NT-3 ,NT-4 ,NT-5.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转化生长因子(BTGF-b). 适应症: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炎 (颅脑及脊髓损伤、脑卒中、AD、帕 金森氏病、小儿脑瘫、HIE) 用法与用量:1-3支/次/日 肌注 4周一疗程, 可连续用2-3疗程。 不良反应:极少见,注射部位疼痛 。 临床应用:周围神经病变:包 括代谢性(如糖尿病)、 中毒性(尿毒症性、酒精性等)、创伤性和感染性周围 神经病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