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内外液压支架发展现状与趋势.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外液压支架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外液压支架发展现状与趋势 李博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介绍了液压支架的发展历程,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了我国液压支架技术与国外的差距,总结了液压支架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液压支架;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未来新能源大规模利用之前。煤炭是支持我同能源供应的国内重要品种。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从2000到2020年,一次商品能源需求年增长2.97%,202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将超过25亿t,煤炭工业将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根据我周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把我周建设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煤炭工业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与机遇,经历着关键性的转变。实现以信息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核心的综合自动化;以清洁生产和洁净煤技术为基础的洁净化;以大企业集团和多元化经营为特征的集约化,即实现高效、安全、洁净、结构优化,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方向。 液压支架是以高压液体为动力,由若十个液压元件(油缸、阀件)与一些金属构件组合而成的一种支撑和控制顶板的采煤工作面设备。具有强度高、移动速度快、支护性能好、安全可靠等特性。 煤矿井下支护问题始终是困扰煤炭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因此,以液压支架为主要设备的综合机械化开采的诞生和发展是煤矿生产发展史的一次重大革命,不仅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和安全条件.也为采煤产量和效率的迅速提高奠定了基础,使煤炭生产面貌彻底改观。 1 国内外液压支架发展情况比较 1.1 国外液压支架发展概述 1954年英国首次研制出垛式液压支架,紧接着法国研制的节式液压支架代替了木支架和金属摩擦支架,开辟了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的技术革命。60年代前苏联研制并改进的OMKT型掩护式支架(具有四连杆机构),解决了支架端距变化的问题,开辟了液压支架设计的新时代;70年代主要是“立即支护”方式;1980年前西德赫母夏特公司开发出G550- 22/60掩护式支架,最大高度为6m。为提高深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煤炭局首先提出研制电液控制液压支架。最先将电液控制液压支架用于长壁工作面的是澳大利亚的科里曼尔煤矿,该工作面由74架英国原道锑公司研制的四柱垛式液压支架组成,于1981年投产。1983年底英国原道锑公司又为美国坎塞尔煤矿制造了两按钮式微机控制液压支架,1984年投产。1995年底英国原道锑公司又研制出全工作面集中电液控制系统。威斯特伐利亚—贝考瑞特公司研制出更为先进的P-M3和P-M4电液控制系统。现在电液控制系统已经发展到综采全套设备可视化集成控制阶段。 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采煤国家一直围绕减面提产、减人提效、降低成本,为实现矿井集中生产而努力。他们积极开发和应用新技术,致力于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新一代重型液压支架的研制。新型液压支架普遍具有微型电机或电磁铁驱动的电液控制阀,推移千斤顶装有位移传感器,采煤机装有红外线传感装置,立柱缸径超过400mm,为减少割煤时间,一般采用0.8~lm的截深,支架还采用屈服强度800~1000MPa的钢板,既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韧性,又具有良好的冷焊性能。随着长壁工作面长度的不断增加,为适应快速移架的需要,国外还广泛采用高压大流量乳化液泵站,其额定压力为40~50MPa,额定流量400~500L/min,可实现工作面成组或成排快速移架,达到6~8s/架。 1.2 国内液压支架的发展历程 我国液压支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学习起步阶段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液压支架的研制工作,基础条件很差,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所需的板材、管材及液压管胶等都需要研制及试验。1964年由太原分院和郑州煤机厂设计70型迈步式自移支架,从此开始了液压支架的国产化道路。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先后研制出了垛式、节式及掩护式支架。尽管支架的性能及可靠性都较差,但为我国液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以后液压支架的研制积累了经验。 (2)引进、消化、吸收、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分三次大规模地引进国外支架,尤其是第三批引进了当时西方国家较为先进的综采设备共100套,其中的液压支架主要以二柱掩护式和四柱支撑式为主,支架的参数和性能比以往进口支架有明显提高。1984年,北京开采所、沈阳所、郑州煤机厂在沈阳蒲河矿进行我国第一套放顶煤液压支架的工业性试验,继而研制了多种低位、中位和高位放顶煤支架,成功地在缓倾斜厚煤层和急倾斜厚煤层水平分层工作面使用。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科研人员自主开发了多种不同用途的液压支架,具有代表性的支架有QY系列和ZY系列支架,其中QY31和ZY35支架在较大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使用。这一时期开发出的支架重量普通较轻,如QY31经济型支架重量仅6T,支架的工作阻力也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