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解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阳能电池 25/04/2005 主要内容 研究背景 工作原理 研究进展 小 结 研究背景 传统化石能源→ 不可再生、环境污染、能源枯竭 可再生能源: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 资源丰富、利用方便、洁净无污染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1999白皮书》 石油 煤 天然气 其他 世界的能源结构 能源结构调整 太阳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研制太阳能电池! 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达210万吨 化石能源开采高峰2020~2030年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太阳能电池,效率为4%,于1958年应用到美国的先锋1号人造卫星上。 太阳能电池逐渐由航天等特殊的用电场合进入到地面应用中。一个4KW的屋顶家用光伏系统可以满足普通家庭的用电需要,每年少排放的CO2的数量相当于一辆家庭轿车的年排放量。 由于材料、结构、工艺等方面的不断改进,现在太阳能电池的价格不到20世纪70年代的1%。预期10年内太阳能电池能源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发电成本将可与火力发电竞争。目前,年均增长率35%,是能源技术领域发展最快的行业。 《新能源材料》 《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 太阳光谱图 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是基于光伏效应(Photovoltaic Effect)由太阳光与材料相互作用而产生电势。 UV Visible Infrared 48% 太阳能电池的种类 无机太阳能电池 半导体硅 (单晶、多晶、非晶、复合型等) 化合物半导体(GaAs、CuInSe2、CdTe、InP等) 有机太阳能电池 有机半导体(酞菁锌、聚苯胺、聚对苯乙炔等) 光化学太阳能电池(纳米TiO2等) 按照所用材料的不同: 无机太阳能电池 半导体中可以利用各种势垒如pn结、肖特基势垒、异质结等形成光伏效应。 当太阳能电池受到阳光照射时,光与半导体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光生载流子,所产生的电子-空穴对靠半导体内形成的势垒分开到两极,正负电荷分别被上下电极收集。由电荷聚集所形成的电流通过金属导线流向电负载。 工作原理 无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表1 无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及应用 Masafumi Yamaguchi,Tatsuya Takamoto,Kenji Araki,et al. Solar energy, 2005. 《新能源材料》雷永泉,万群,石永康,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单晶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格林教授发电成本可降低为5~8美分/(kW·h) M. Gr?tzel,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Nature 2001(414), 338 有机太阳能电池 工作原理: 有机半导体产生的电子和空穴束缚在激子(excitons)之中,电子和空穴在界面(电极和导电聚合物的结合处)上分离。 研究进展: 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科学家在2002年利用塑料纳米技术研制出第一代塑料太阳能电池,可以安装在一系列便携式设备及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上。提供0.7V的电压。 特点:价格低、易成型,通过化学修饰调控性能。 敏化光化学太阳能电池(DSSCs) 电池结构 阳极:染料敏化半导体薄膜 TiO2、染料 阴极:镀铂的导电玻璃 电解质:I3-/I- DSSC中电流产生机理 对电极 电解质 TiO2光阳极 ①染料Dye受到可见光激发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Dye*): ②激发态染料分子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CB)中: ③I-离子还原Dye+ 使染料再生: ④导带中的电子与Dye+之间发生复合: ⑤导带(CB)中的电子在二氧化钛网络中传输到导电玻璃后接触面(BC)后而流入 到外电路中: ⑥在二氧化钛薄膜中传输的电子与进入二氧化钛膜间隙的I3-离子复合: ⑦I3- 离子扩散到对电极(CE)上,得到电子,使I-再生: 具体过程如下: 和其他太阳能电池不同,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光的捕获和光生载流子的传输是由敏化剂和TiO2半导体分别完成的。  Bach U ,Lupo D ,Comte P , et al . Nat ure ,1998 ,395 :583 O’Regan B.and Gr?tzel M., Nature, 1991,353,737~740 1991年,瑞士Gr?tzel M. 以较低的成本得到了7%的光电转化效率。 1998年,采用固体有机空穴传输材料的全固态DSSCs电池研制成功,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