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概论预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个性特质,意志力强,心理承受能力强 不良生活习惯,如生活无规律,日夜颠倒,睡眠不足,人会变得不耐烦,脾气暴躁,再如缺乏锻炼,整个人的机体慵懒,精神也会变得颓废 社会应激事件,亲人的突然死亡,失业,目睹惨烈的意外事故等都会给人的精神带来极大地伤害,影响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都对个体完善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否则,可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个体的认知方式,对待事情总是以一种消极的角度看待 替代医学是由西方国家划定的常规西医治疗以外的补充疗法。 按照西方的习惯,替代医学包括了冥想疗法、催眠疗法、顺势疗法、按摩疗法、香味疗法、维生素疗法等,传统的草药和针灸也归在其中。 各替代疗法比例 冥想疗法(meditation): 34%   针灸疗法(acupuncture):23%   维生素和矿物质疗法(vitamin and mineral therapy) : 23%   催眠疗法(hypnosis):20%   草药(herbal medicine):12%   按摩疗法(chiropractic):8%   自然疗法(naturopathy):6%   顺势疗法(homoeopathy):5% 精神治疗(spiritual healing):5%   整骨术(osteopathy):4%   香味疗法(aromatherapy):4%   反射疗法(reflexology):2% 全科医学与中医学 发展全科医学必须重视中医、发展中医 中医通过调节人的自我健康能力而达到健康目的,符合全科医学的要求: 认为健康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我稳定生态平衡。正气指人体自身所其有的自我健康能力;邪是指致病因素。健康的时候是邪不能干扰破坏正气所维持的稳态。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使人体的抵抗力与致病因素作用力相对平衡,达到健康的目的。 中医以整体现点看待疾病: 如有妇女,平时情绪急躁,食欲不振,眼睛干涩,耳鸣,双胁胀痛,经期腹痛,月经暗红色,有血块。西医认为这妇女有内科、五官科和妇科疾病。而中医认为这妇女只有一个病.即:气滞血凝。中医以这种整体观点看待疾病.没有严格分科的特点,纠正了现代分科过细的缺点,符合全科医学的要求。 中国医学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依靠中医辅助 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已出现了各种医疗危机 人类整体健康得不到改善 病原体多元耐药 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 医疗费用不断上涨 病情被掩盖、被加重 人体被外源性化学物质污染等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在中医学看来,一种疾病可以出现多种证候,而一种证候也可以发生在多种疾病上。中医诊病捕捉的焦点是证而不是病,并根据证探究病的性质,确定治则。其实质就是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也符合全科医学提倡的个体化服务的原则。 中医学同全科医学一样,强调社会因素对病人的影响,明确指出学医之道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行医之道要“入国问俗,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凡社会制度的变革,战争灾祸的发生,生活环境的变迁,都会对人群健康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医学同全科医学一样,重视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作用。2000多年前成书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对心理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并详细论述了心理致病的特点和传变规律,以及开导、暗示和以情胜情的治疗法则,奠定了古代医学心理学的思想基础。 中医学同全科医学一样,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张,并认为“防患于未然”要以内因为主导,可通过锻炼身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除“未病先防”以外,还提出“既病防变”的一些措施,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防止病情传变的原则。 中医学同全科医学一样,重视医患关系互动的重要性。《黄帝内经》中认为:“病(患者)为本,工(医生)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凡“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强调病人与医生的相互配合,是治愈疾病的关键所在。 中医学同全科医学一样,重视医德修养和医学伦理。中国自古就有“医乃仁术”之说,从《内经》认为“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把治病、救人、济世看作三位一体,到孙思邈《大医精诚》问世,详述为医必备之行操,历代医家都强调为医者要以德为本,以仁爱之心治病救人。 中医学同全科医学一样,重视临床各科的兼通。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过邯郸,听说越人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到洛阳,听说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到咸阳,听说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清代医家徐大椿更明确指出,凡学医者要以“通科”为目标。 中医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