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激素
赵颖2013.8
环境激素
的受体结合,影响本来身体内荷尔蒙的量,以及使身体产生对体内荷尔蒙的过度作用,使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甚至有引发恶性肿瘤与生物绝种的危害。
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Endocrine)是指外因性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与荷尔蒙
激素又称为“内分泌”、“荷尔’蒙”,是人和动物的内分泌腺器官直接分泌到血液中去的、对身体有特殊效应的化学物质。激素对维持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它的一大特点是,即使是极微量的激素,也能产生很大的作用。
作用机理
历史由来
环境激素一词是1996年由美国《波士顿环境》报记者安·达玛诺斯基所著的《被夺去的未来》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产生却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人们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生产雌性激素(DES)用作药品以及纺织工业的洗涤和印染用剂,这种合成雌性激素在诞生的同时就被指出有导致恶性肿瘤的危险。
近些年来,当产业化浪潮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时,人们发现了一些存在于生物机体之外的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获取暂时利益的同时,也蒙受了巨大危害。为了使牛、羊多长肉,多产奶,人们给这些牲畜体内注射了大量雌激素;为了让池塘里的鱼虾迅速生长,养殖户添加了“催生”的激素饲料;为了促使蔬菜、瓜果个大,提前进入市场,菜农和果农们不惜喷洒或注射一定浓度的乙烯利等“催生剂”。这种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的物质,或者说通过来自外部环境的合成化学物质,被科学界称之为环境激素。
分 类
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环境化学物质
天然雌激素和合成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
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激素活性,广泛存在于环境之中,这些物质具有弱雌激素活性,也是常见的污染物。这类物质主要包括:①杀虫剂,如DDT、氯丹等;②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烷基苯酚类化合物④塑料添加剂,如塑化剂;⑤食品添加剂,如抗氧化剂。
天然雌激素是从动物和人尿中释放出来的一些性激素,如孕酮、睾酮等。合成激素包括与雌二醇结构相似的类固醇衍生物,这些物质主要来自口服避孕药和促家畜生长的同化激素。
这类物质是某些植物产生的,并具有弱激素活性化合物,以非甾体结构为主。这些化合物主要有异酮类、木质素和拟雌内醇,产生这些化合物的植物有豆科植物、茶和人参等。
分类
1.有机化合物:苯并[a]芘、双酚A(2,2-双酚基丙烷)、二苯酮、邻苯二甲酸酯、苯乙烯、二噁英等。
2.杀真菌剂:苯菌灵(苯莱特)、六氯(化)苯、代森锰锌等。
3.杀虫剂:β-六氯化苯(β-六六六)、甲萘威(西威因)、氯丹(八氯)等。
4.除草剂:甲草胺(杂草索、澳特拉索)、杀草强(氨三唑)、阿特拉津(莠去津)等。
5.杀线虫剂:1,2-二溴-3-氯丙烷、涕灭威(丁醛肪威)等。
6.金属:镉、铅、汞等。
7.天然和合成的激素药物:雌三醇、雌酮、己烯雌酚等。
8.植物性激素:豆科植物及白菜、芹菜等植物的植物性激素。
以上环境激素用于生产染料、香料、涂料、农药、合成洗涤剂、塑料及助剂、激素药物、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
主要危害
对人影响---对体型的影响
激素对人体形态的塑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激素的存在,可能会干扰人体内生长激素等各种激素的分泌,导致“袖珍女孩”“巨人”的出现。大量食用含有环境激素类物质的大鱼大肉后,还会引起肥胖。
主要危害
对人影响---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一是由于食物、饮水中大量存在环境激素物质,正在造成男人的精子减少,雄性退化,乃至男性不育症的高发。
二是导致怀孕胎儿的致畸。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育龄妇女长期受环境激素的污染,会使受孕胎儿畸形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胎儿的五官、肢体或性器官的局部畸形。
导致孩子早熟。近年来,儿童月经初潮、胸部发育等性发育异常病例逐年增加。这种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与孕妇在怀孕期间以及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吃的食物有密切关系,如肉类、鱼类、各种保健品及某些蔬菜
要求变性的人增多。
多胎现象的出现。
主要危害
对人的危害
侵害途径
水源
食物
空气
减少环境激素的有效途径
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选用大瓶、大袋包装的食品。
不用聚氯乙烯塑料容器在微波炉中加热。
不用不合格的塑料奶瓶。
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少用室内杀虫剂。
简化房屋装修 。
回收废旧电池。
减少农药的用量。
避免食用近海鱼。
消费肉类要适度。
多食用谷物和黄绿叶菜。
结语
环境激素问题已切实摆在了世界各国的面前。虽然目前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解决,如:
环境激素在环境介质中富集、迁移、转化、分配的规律研究尚少;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理也不十分明确,它同地域的影响是否相关;
如何评价其危险性,如何制定接触水平,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