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 化 系 统 的 检 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 化 系 统 的 检 查

消 化 系 统 的 检 查 讲 义 谭桂甲 消 化 系 统 的 检 查 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学会动物饮食状态的观察,重点掌握反刍动物反刍、嗳气等生理特点。 2.掌握异常排粪动作的几种表现形式。 3.掌握各种动物的开口法,以及口腔检查的临床意义。 4.熟悉咽和食管的检查方法。 5.掌握各种动物腹部的检查方法。 6.重点掌握反刍动物前胃和皱胃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7.一般了解大动物的直肠检查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教学学时 6课 时 教学重点 : 1.动物的口腔检查及开口法。 2.反刍动物反刍、嗳气的生理特点和反刍障碍的临床意义。 3.反刍动物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知识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反刍动物如牛、羊、有四个胃:瘤胃、网胃、瓣胃、皱胃,而马属动物、猪、犬都只有一个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和肛门。 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胰等 二、消化系统检查的重要性 消化系统结构复杂,患病率高,病死率较高,而且许多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疾病、中毒病等都在消化系统呈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因此,在疾病诊断中,对消化系统要特别注意检查。 消化系统的检查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和特殊的检查方法,如穿刺、化验、X线等 禽类的检查主要通过食欲、粪便的性状以及病理解剖来诊断,以直接发现患病的部位和判定疾病的性质。 三、饮水、采食状况的检查 饮欲和食欲:主要是通过问诊和视诊来了解动物的采食和饮欲情况。动物食欲的好坏,是根据动物采食的快慢,咀嚼是否有力以及采食量等进行综合判断。健康动物由于饲料、环境的改变等原因可引起暂时性的食欲变化。 在生理情况下,饮水的多少与气候、运动、饲料的含水量有关。病理状态下,出现饮欲增进或饮欲减退。 动物正常采食方式: 马、羊用唇和切齿摄食饲料;牛用舌卷食草料,猪主要靠上、下腭动作而采食,犬用舌进行舔食。 饮欲和食欲的病理变化: 食欲减退:即采食量减少或厌食。主要见于消化道疾病、热性病及疼痛 疾病。 食欲废绝:即病畜完全不采食,见于重症疾病,一般是预后不良 食欲不定:即食欲时好时坏,变化无常,见于慢性消化不良。 食欲亢进:即采食量超过正常量,见于重症后的恢复期和肠道寄生虫病。 饮欲增加:表现为口渴多饮,见于腹泻、食盐中毒、出大汗等情况 饮欲减退:见于伴有脑病及某些胃肠病。如果马的重症腹痛出现饮欲,表示病情好转。 异嗜:指动物喜欢采食异物,如啃食泥土等,鸡表现为啄羽毛、啄肛。多 矿物质、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及氨基酸、维生素缺乏的征兆,多见于幼畜或胃肠道寄生虫病。 采食、咀嚼和吞咽的病理变化: 采食障碍:表现为采食方法异常,唇齿舌的动作部协调,难以把食物纳入口内。见于唇齿舌、颌骨的疾病,如:脑部疾病、破伤风、面神经麻痹等 咀嚼障碍:主要表现为咀嚼无力或咀嚼带痛,常常在咀嚼中突然张口上下 骨不能充分闭合从而使食物掉出口外。见于佝偻病、放线菌病等。如果颌骨肿胀和咀嚼的齿、颊骨、口粘膜、咬肌等方面的疾病及神经障碍等都可以出现咀嚼障碍。 吞咽障碍:动物在吞咽时,表现出摇头伸颈、咳嗽,由鼻孔逆出混有食物 唾液和饮水。见于咽喉炎、食管阻塞及食管炎。 四、反刍的检查 反刍是反刍动物特有的消化活动生理功能,也是消化机能的重要表现。 反刍活动与前胃(瘤胃、网胃、瓣胃)、真胃(皱胃)的功能及动物的整 健康状况有关系。因此,观察动物的反刍活动对疾病诊断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牛一般在吃食后约40分钟出现反刍,每昼夜进行6~8次,反刍时间为5~7 小时,每次反刍时间持续40~50分钟,每个食团平均咀嚼40~60次。绵羊和山羊的反刍比牛快,反刍因环境影响而停止。 在病理状态下:反刍障碍表现为反刍缓慢无力、反刍短促、反刍的次数减少或废绝。反刍废绝是疾病严重的标志,如果反刍兽在严重的疾病过程中,重新出现反刍,是疾病好转的象征。一般见于前胃弛缓、急性瘤胃积食、真胃变位等疾病。 五、嗳气的检查 嗳气是反刍动物正常的消化活动。反刍兽借助嗳气可将瘤胃内的气体排出体外。 健康的牛和鹿平均每小时嗳气15~20次,绵羊9~12次,山羊9~10次。在采食后,反刍增强时嗳气就增强,一般在食后1~2小时嗳气最盛。 临床上用视诊和听诊方法来检查嗳气。可在左侧颈部沿食管处看到由下向 的气体移动波,就可听到咕噜音。 病理变化: 嗳气异常增多:是因为瘤胃异常发酵所引起,见于急性瘤胃鼓气的初期。 嗳气异常减少:瘤胃运动机能障碍时就出现嗳气减少,见于前胃弛缓、瘤胃积食等疾病。 嗳气消失:见于瘤胃机能高度障碍的疾病或食管阻塞等,此时往往继发瘤胃鼓气。 反刍兽以外的家畜,出现嗳气,则为病理现象,表示胃中发酵过程中增强,气体增多或幽门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