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章 河流侵和蚀淤积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十二章 河流侵和蚀淤积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一节 概 述 河流的侵蚀和淤积是改变地表形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影响河流侵蚀和淤积的因素很多,但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是引起河流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因素。 第二节 河流的动力学特征 一、河流的紊流特征 据内部质点移动状态 层流:水质点作井然有条、互不混杂的运动时称为层流。 紊流:水质点作不规则的相互混杂运动的时称为紊流。 二、横向环流 主流:河流中水体在在作用下沿河槽总方向运动者,其流线和速度向量基本平行,且大致平行于河槽轴线。 副流: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水流内部产生的有规律、大规模的水体旋转运动者。它呈螺旋式前进运动,它引起泥沙横向移动,形成河槽形状的多样化。据水流所围绕的旋转轴方向不同,分为纵轴、横轴、斜轴及竖轴副流四类。 横向环流:指旋转轴与河流总方向一致的副流,它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科氏力、河道水位涨落、离心力的作用等。其中弯道河流水流离心力作用是最主要的原因。 横向环流的形成使得水流的流速在同一横断面上表现出具有一定规律的变化: 1.在凹岸表流下沉转为底流的部位,由于重力作用,水流流速递增,易将泥沙带走,形成侵蚀深潭,同时使凹岸不断向外侧后退; 2.在底流上升为表流部位,则要克服重力,水流流速递减,易于造成凸岸淤积,形成浅滩,同时使凸岸不断向河床推进。 第三节 岩土的临界流速及河床的稳定性 一、临界流速 从动力学观点看,水流作用于河床岩土上的推移力及上托力大于岩土的强度时,将发生侵蚀和搬运,否则,河床不会遭受侵蚀而形成淤积。 河床组成物质抵抗水流作用的能力,取决于组成河床的岩土类型、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土的颗粒组成、土颗粒大小和形状等。 1.岩石的临界流速 假设凸出于河床中的岩体高为h,宽为b,长为l,水流速度为U,其流向与hl面垂直,则岩体所受水动压力P为: P=ρωU2hl*α0/2 其中:α0 -水流不均匀系数;ρω –水的密度 在P作用下引起可能滑动面(bl)上的剪应力τ,则: τ=P/bl= ρωU2h*α0/2b 若岩体的抗剪断强度为S,即:S=C+σtgφ 其中:C-内聚力;φ-作用于剪断面上的正应力 当τ=s 时的水流速度,称为侵蚀临界流速Ucr,则: Ucr=[2b(C+σtgφ)/ρω h α0 ]1/2 对于坚硬完整的岩石,其内聚力C很大,故当b≈h时侵蚀临界流速很大,约为50-150m/s。天然河流流速很少大于10m/s,因而坚硬完整岩石不可能遭受水流侵蚀。但强度低或裂隙发育的岩体,将会遭受侵蚀作用。 2.无粘结的卵、砾、砂粒的临界流速 无粘性的卵、砾、砂粒,在水流作用下其起动条件是不同的,设直径为d的球状颗粒,所受的水动压力为P,则 P=ρωU2πd2 α0 /8 而颗粒的内磨擦阻力为T,则:T=f*m*g=fg*π(ρ-ρω)d3/6 式中:f-滚动磨擦系数;m-颗粒质量;ρ-颗粒密度 当ρ=T时,颗粒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水流速度称为推移临界流速U′cr,即:U′cr =[4gf(ρ/ρω-1)d/3d0]1/2 当d400mm时,U′cr以m/s为单位,d以mm为单位时,据实测可知: U’cr =0.2d1/2 ①当U U′cr 时,颗粒将沿河床滚动或滑动,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推移质。 ②当U U′cr 时,颗粒停在原地,即形成淤积。 ③当U U′cr时,可使沿河床移动的颗粒离开河床,悬浮于水流中,这时搬运的颗粒叫悬移质。 3.土的临界流速 土颗粒的悬移与水流纵向流速的铅直分量有关。河流中紊流的平均流速U与其铅直分速ω大体上成正比,根据实验所得为:U/ω=α=12—20 即直径为d的颗粒悬移临界流速为其推移临界流速U′cr的12--20倍,即:U″cr =(12--20) U″cr 二、河床的稳定性 1、纵向稳定指标 常用河床泥沙的粒径与河床坡降之比表示河床的纵向稳定性。 K1=d50/J 式中:K1-河床稳定性指数;J---河床坡降(mm/m) d50-无粘性土的平均粒径(mm) K1值越大,则河床越不易被侵蚀冲刷,实际资料表明: ①.当K1=15-20时,河床基本稳定. ②.当K15时,河床泥沙在平水期也移动 ③.当K1=1时,不稳定 2、横向稳定指标 多数研究者根据河床横向变形结果来分析其稳定性,例如:阿尔杜宁提出: K2=BJ0.2/Q0.5 其中:K2--横向稳定指标;Q--造床流量 B--与造床流量相应的河宽; J--造床流量时水面坡降 K2值越大河床越不稳定。 第四节 山区和平原河流侵淤作用的某些特征 一、山区河流的侵淤特征 1. 以侵蚀作用为主,仅在宽缓河段及弯曲河段发生局部淤积。 2. 河床演变的速度较缓慢,河床的形态、主流和副流位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