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土壤与生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土壤与生物

第六章 土壤与生物 * * 植被和土壤是自然综合体形成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它们能综合反映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对自然景观具有指示作用。 本章要求: 了解中国土壤发育的特点,及其主要的成土风化壳类型; 了解我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植被类型; 掌握我国植被——土壤的分布规律。 第六章 土壤与生物 一、中国土壤发育的特点 1、土壤类型非常丰富 世界主要的土壤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此外,还有特有的土壤类型。 2、土壤发育历史悠久 3、人类活动影响 第六章 土壤与生物 二、成土风化壳类型 1、碎屑状风化壳:分布广,高原和高山,寒冻机械风化。 2、含盐风化壳: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盆地,干旱地区,易溶性盐类积聚,具有表聚性。 3、碳酸盐风化壳:半干旱地区,易溶性盐类淋失,钙化过程明显,还受母质影响。 4、硅铝风化壳:东部半湿润和湿润地区,东北、华北和华中大部,淋溶作用使得硅铝相对富集。 5、富铝风化壳:华中和华南地区,强烈的淋失使得硅淋失,富铝化过程,风化壳深厚。 第六章 土壤与生物 三、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1、植物种类丰富: 2、起源古老:很多植物种类是地质时期遗留下来的。 3、地理成分复杂:泛热带植物区系,古热带植物区系,泛北极植物区系,古地中海植物区系等。 4、植物分布混杂:由于①季风影响②地形影响③气候变迁特别是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影响,造成我国植物分布非常混杂。 5、我国植物特有种类繁多:由于第四纪没有受大规模冰川影响,使得特有种类繁多。190多种,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云南为主:西南110种;华南35种,华中20多种,华北10 多种,西北14种,青藏高原9种。 第六章 土壤与生物 四、主要植被类型 1、针叶林:分布范围广,类型多。 1)寒温性针叶林: 落叶:兴安落叶松,西伯利亚落叶松,华北落叶松。 常绿:云杉,冷杉。 2)温性针叶林:红松(长白山),油松(华北)。 3)暖性针叶林: 落叶:水杉,水松。 常绿:次生林,马尾松(华中东部),杉木(华中西部) 4)热性针叶林:海南岛,台湾。海岛松,台湾五针松,台湾杉,台湾铁杉,台湾卷柏。 第六章 土壤与生物 2、阔叶林: 1)落叶阔叶林: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蒙古栎,辽东栎,次生林:山杨,白桦。 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各种栎树,如栓皮栎;常绿:青冈树。 3)常绿阔叶林:亚热带,樟科,山茶科,壳斗科。 4)硬叶常绿阔叶林:西南山地,地中海式植物,如二郎山背风坡的高山栎。 5)季雨林 6)热带雨林 7)红树林 8)竹林:毛竹,慈竹等。 第六章 土壤与生物 3、灌丛: 1)常绿针叶灌丛:如高山柏。 2)常绿革叶灌丛:如杜鹃。 3)落叶灌丛:华北山地次生,如山杏、醋柳、荆条。 4)盐生灌丛:如红柳。 5)常绿灌丛:亚热带、热带地区,如桃金娘。 4、草原: 1)草甸草原:东北平原,贝加尔针茅、羊草。 2)干草原:大兴安岭以西,克氏针茅,内蒙古高原草场退化后次生的,芨芨草。 3)荒漠草原:内蒙古西部,戈壁针茅。 4)高寒草原:青藏高原,紫花针茅。 5、荒漠: 1)干荒漠:丛生的灌木、半灌木,如琐琐、琵琶柴、白刺。 2)寒荒漠:青藏高原北部,垫状植物。 第六章 土壤与生物 五、植被与土壤分布规律 1、基本特点 ①我国东部地区水分热量南北差异显著,植被土壤的纬向分布非常突出; ②暖温带、温带存在经向变化最明显; ③不同自然带形成非常丰富的垂直带。 2、水平分布规律 1)纬向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①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带 ②温带针阔混交林——暗棕壤带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带 ④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带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带 ⑥南亚热带季雨林——砖红壤性红壤带 ⑦热带雨林、季雨林——砖红壤带 *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