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资料
(1)原始社会 新石器时代早期:《鹳鱼石斧图》 (2)战国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3)秦汉时期 《夫妇宴饮图》 (4)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从萌芽走向成熟 注意写意传神 总结出绘画理论 (5)隋唐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初唐 阎立本 《步辇图》 盛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6)两宋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 元 王冕 《墨梅》 明 徐渭 《牡丹蕉石图》 清 郑板桥 《墨兰图》 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宫廷画 风俗画 文人画 (写意画:诗、书、画、印四位一体) (一)戏曲的发展 原始歌舞 春秋战国的优伶 元杂剧 其他剧种 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7、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1、形成:清道光年间 A、 “徽汉合流” B、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京剧 2、成熟标志:清同治、光绪年间 京剧著名艺人《同光十三绝》谭鑫培、程长庚等 3、走向世界:民国时期 (二)京剧的出现 (2009广东文基,19)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D (2008江苏单科)“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B A (江苏镇江2010届第一次调研测试)2010年是农历的“虎年”。右图是“虎年”剪纸画。对该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事 ①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 ②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③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 ④体现了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09安徽文综卷,14)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园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B 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B (08江苏单科)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课程标准 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