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采用北京所在的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
中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或称中原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地方的时间,而是东经120°地方的地方时间。因东经120°正好穿过杭州,所以杭州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的误差最小。北京时间发布位于西安临潼的国家授时中心。
中文名:
北京时间
时区:
东八时区
经度:
东经116.4°
起源历史:
清光绪28年
目录
简介
历史
计算
中国的时区
适用地区
各地对北京时间时差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青海
北京
河北
上海
天津
重庆
港澳台
新疆主要城市
宁夏
简介
历史
计算
中国的时区
适用地区
各地对北京时间时差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青海
北京
河北
上海
天津
重庆
港澳台
新疆主要城市
宁夏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中国幅员辽阔,从西到东横跨东五、东六、东七、东八和东九五个时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经度为东经116°21′,因而北京时间与北京地方平太阳时相差约14.5分。
北京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世界时)早8小时,即: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平太阳时,不是北京的当地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21′,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4分半钟。
授时台位于陕西蒲城,主要有短波和长波专用无线电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台(代号分别为BPM和BPL)。授时的基础是天文台有一组靠原子跳动定时、并事先与世界各国原子钟“对过表”的原子钟。时间的确定,首先由技术人员对西安市郊陕西天文台本部的这组原子钟的数据进行比较和计算,并报知国际时间计量局,待其汇总各国时间并反馈之后,才确定出我国的时间标准;此后,这个“标准”通过线路传输到蒲城县授时中心的程控钟房,钟房的扫描器每小时对照一次,以保证精确。最后,由发射机将每半小时一周期的信号发射出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接收到信号后,以此来校对自己的工作钟,再以自己的形式播出准确时间。
??
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编辑本段历史
??
北京时间
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中国海关曾制定海岸时,以东经120度之时刻为标准。公元1912年,位于北京的中央观象台将全国分为五个时区,民国28年(1939年)3月9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召集标准时间会议,确认1912年划分之时区为中华民国标准时区。分别为:
昆仑时区 GMT+5.5 新疆西部与部分西藏
新藏时区 GMT+6 新疆及西藏
陇蜀时区 GMT+7 中国中部
中原标准时区 GMT+8 中国海岸
长白时区 GMT+8.5 中国东北
1949年之后,中国将“中原标准时间”改称“北京时间”,并在全国统一使用该时间作为标准时间。
编辑本段计算
如今我们所说的1秒,其实就是铯原子跃迁振荡9192631770周经历的时间,这是1967年10月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计时大会正式定义的。国际上规定,取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时零分零秒的瞬间作为原子时的起点。1968年10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建成。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我国的标准时间的发播任务,其授时系统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程和社会公益设施,并被列为由国家财政部专项经费支持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之一。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担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任务以来,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国家安全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时服务,基本满足了国家的需求。
特别是为以国家的火箭、卫星发射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常规及战术、战略武器试(实)验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应开展的时间频率研究工作,则紧紧围绕国防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时频领域提出新的手段和更高精度的需求而开展,如在守时理论与方法、时间频率测量与控制、时间传递与同步、新的授时手段拓展、国际间远距离高精度时间传递与比对,时间尺度与频率标准、用户时间系统终端研制与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理论与技术成果,带动了我国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和国际影响的时间频率研究、服务、发展中心。
国家授时中心前身是陕西天文台,1966年经国家科委批准筹建,197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短波授时台试播,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播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七十年代初,为适应我国战略武器发射、测控和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在陕西天文台增建长波授时台(BPL),1986年通过由国家科委组织的国家级技术鉴定后正式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医科大学20157月考试《康复护理学》考查课试题.doc
- 中国医科大学2017月考试《医学科研方法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
- 中国医科大学2017月考试《内科学(本科)》在线作业答案.doc
- 中国医科大学2017月考试《外科护理学(本科)》在线作业.docx
- 中国医科大学2017月考试《儿科护理学(本科)》在线作业.doc
- 中国医科大学2017月考试《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考查课试题答案.doc
- 中国医科大学2017月考试《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在线作业.doc
- 中国医科大学2017月考试《康复护理学》考查课试题.doc
- 中国医科大学2017月考试课程《药理学(大专起点大专)》在线作业.doc
- 中国医科大学6月考《康复护理学》考查课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