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干锈病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松树干锈病资料

松树干锈病 一、危害性: 松树干锈病是寄生于松树干部,引起松树枝干溃疡和肿瘤的锈病。其病原菌为柱锈菌属(Cronartium)的一些真菌。 松树干锈病为一类重要的森林病害,其中五针松疱锈病被认为是世界几大病害之一,曾使欧洲广为引种的北美乔松(Pinus strobus)全部毁灭。我国很多地区也有该病害的分布。美国南方松梭形瘤锈病,是美国湿地松和火炬松林的重大问题。我国的松瘤锈病,也是部分地区松林的主要问题。 五针松疱锈病 松梭形锈病 火炬松幼林严重受害 松瘤锈病 二、症状——溃疡型 (疱锈病的症状) 树皮皮层增厚,个别种木质部增生,肿大。 感病皮层产生锈孢子器后即坏死,第二年感病部位再向外扩展,再产生性孢子(血迹斑)和锈孢子(黄色的疱囊或粉末)。 病斑纵向扩展快,横向扩展慢,常形成梭形或棱型溃疡斑。当溃疡斑包围树干或枝条一周,其上部即枯死。 有的溃疡斑经过多年的扩展,感病部位出现流脂或畸形。 疱锈病的症状1 疱锈病的症状2 疱锈病症状3 疱锈病的症状4 疱锈病的症状5 二、症状——瘿瘤型 (松梭形锈病和松瘤锈病症状) 枝干受侵部位木质部增生,形成球形、半球形、梭形或不规则形肿瘤。 病菌在瘤的皮层中能存活多年,使瘿瘤逐渐扩大,但不引起皮层坏死,也不扩展至瘤外。 每年在瘿瘤上产生新的性孢子(蜜滴状)和锈孢子(黄粉状)。 松瘤锈病 松瘤锈病 松梭形锈病 松瘤锈病每年在瘤上产生的性孢子和锈孢子 松瘤锈病每年在瘤上产生的锈孢子 松梭形锈病的性孢子 松梭形锈病的锈孢子 三、病菌的生活史 病菌的生活史中可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这5种孢子分别产生在两种寄主上。 性孢子阶段(0 阶段)和锈孢子阶段(Ⅰ阶段)产生在松树的枝干上。 夏孢子阶段(Ⅱ阶段)和冬孢子阶段(Ⅲ阶段)产生在一些双子叶植物上。如茶藨子、马先蒿、刺李、芍药、栎类等植物上。 松瘤锈病生活史 病菌生活史 秋季在松树的树干上产生性孢子(蜜滴状)。第二年春,在同一部位的树皮组织产生锈孢子。锈孢子初有包被,后包被破裂,散放出黄色孢子。 锈孢子随风传播,至转主寄主上萌发侵入。潜预期10-14天,多在叶被面产生夏孢子堆; 夏孢子在生长季节中可产生多次,再重复侵染同一种转主寄主。 后(8-9月份)在同一部位生冬孢子柱(毛状物)。 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由风传播至松树针叶上,萌发侵入。 侵入后菌丝在松树体内扩展,1-2年后扩展至枝干皮层定植。后每年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 松疱锈病 栎类叶片上的夏孢子堆 四、 Cronartium属的分类 属各个种的分类比较混乱,由于的种间各种孢子等的差异不明显,用形态学分类会出现很多混乱。 1973年,Peterson 经过综合病菌的寄主、转主寄主和形态等特点,确定了12个种。其中我国有3个种。分别为: 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柔软柱锈菌(C. flaccidum) 栎柱锈菌(C.queccum) 1、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0 、Ⅰ阶段寄生在五针松上,引起溃疡形柱锈病。 Ⅱ、 Ⅲ阶段在茶藨子属、马先蒿属植物上,人工接种也侵染火焰草属、醋栗属植物。 其中包括两个专化型: 茶藨子专化型 ( Cronartium ribicola f.sp. ribicola ) 马先蒿专化型 ( Cronartium ribicola f.sp. pediclaris) 茶藨生柱锈菌的两个专化型 (Peterson 系统) 茶藨子专化型 ( Cronartium ribicola f.sp. ribicola ) 0 、Ⅰ Ⅱ阶段在北美乔松、糖松、西部白松上等。 Ⅱ、 Ⅲ阶段在茶藨子上。 此专化型曾一度在欧洲和北美流行。 马先蒿专化型 ( Cronartium ribicola f.sp. pedicularis) 0 、Ⅰ阶段主要在红松、偃松,也可侵染北美乔松。 Ⅱ、 Ⅲ阶段主要在马先蒿上,人工接种也可侵染茶藨子和刺李。 分布在朝鲜、日本和我国东北地区。 我国的两种疱锈病 “华山松疱锈病” 分布:陕西、湖北、四川 寄主:华山松, 转主寄主:茶藨子 属于第一个专化型 “五针松疱锈病” 分布:辽宁、吉林、黑龙江 寄主:五针松 转主寄主:马先蒿(人工接种也侵染茶藨子和刺李) 属于第二个专化型 2、柔软柱锈菌 (Cronartium flaccidum) 分布在欧洲和亚洲,我国称“松芍药锈菌”,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集合种。 0 、Ⅰ阶段在双维松上(樟子松、油松、赤松、马尾松、云南松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