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物联网所用主要通信摘要
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一、国内外发展现状;一、国内外发展现状;一、国内外发展现状;信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物联网究竟是什么?
它的出现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定义:;物联网的定义;2)ITU-T及的定义;3)EPC的定义;4)欧盟的定义;5)国内定义;结论;姚建铨院士(中国科学院):
物联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科学推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
物联网产业发展一定要与应用紧密结合
;对物联网的认识;2015/10/30;2015/10/30;2015/10/30;物联网框架结构;1 物联网所用主要通信技术; 在物联网中,通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信息可靠安全地传送到目的地。
由于物联网具有异构性的特点,这就使得物联网所采用的通信方式和通信系统也具有异构性和复杂性。在信息传输方面,虽然采用的是以数据为主的通信手段,但在承载平台上却采用了不同模式的有线、无线通信方式;在所采用的通信协议方面,网络传送层采用了基于IP的通信协议,但在感知控制层却采用了多种通信协议,如X.25、基于工业总线的接口和协议、ZigBee等。因此,可以说物联网的感知控制层的通信方式最为复杂。;1)感知控制层通信系统; 感知层短距离有线通信系统主要是由各种串行数据通信系统构成的,目前采用的技术有RS-232/485、USB、CAN工业总线、及各种串行数据通信系统。
;2)网络传输层通信系统; 网络传输层通信系统中支持计算机通信系统的数据传送网可由公众固定网、公众移动通信网、公众数据网及其他专用网构成。
目前的公众固定、移动通信网、公众数据网主要有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众电话交换网)、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DDN(Digital Data Network,数字数据网)、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FR(FRAME-RELAY,帧中继)等,它们为物联网的网络层提供了数据传送平台。; 公众通信网和专用传送网构成的数据传送平台是物联网网络传输层的基础设施,主机、网络交换机及路由器等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物联网网络传输层的功能设施,为物联网提供各种信息存储、信息传送、信息处理等各项基础服务,为物联网的综合应用层提供了信息承载平台,保障了物联网各专业领域的应用。;2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扩频通信和频谱分配问题;物联网扩频通信和频谱分配问题;软件无线电 和认知无线电的物联网通信;软件无线电 和认知无线电的物联网通信;物联网中的异构网络融合;第一是无线接入技术的异构性,它们的无线传输机制不同、覆盖的范围不同、可以获得的传输速率不同、提供的QoS不同、面向的业务和应用不同;; 由于异构网络相对独立自治,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造成了系统间干扰、重叠覆盖、单一网络业务提供能力有限、频谱资源浪费、业务的无缝切换等问题无法解决。 “融合”已成为信息通信业的发展潮流。
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业务融合,就是以统一的IP网络技术为基础,向用户提供独立于接入方式的服务;
其次是终端融合,现在的多模终端是终端融合的雏形,但是随着新的无线接入技术的不断出现,为了同时支持多种接入技术,终端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价格也越来越高,更好的方案是采用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终???重配置技术,它可以使得原本功能单一的移动终端设备具备了接人不同无线网络的能力;
第三是网络融合,包括固定网与移动网融合,核心网与接入网融合、不同无线接入系统之间的融合等。; 异构网络融合的实现分为两个阶段:连通阶段和融合阶段。
连通阶段指传感网、RFID网、局域网、广域网等的互联互通,实现感知信息和业务信息传送到网络另一端的应用服务器进行处理以支持应用服务。
融合阶段是指在各种网络连通的网络平台上,分布式部署若干信息处理的功能单元,根据应用需求而在网络中对传递的信息进行收集、融合和处理,从而使基于感知的智能服务实现得更为精确。从该阶段开始,网络将从提供信息交互功能扩展到提供智能信息处理功能及支撑服务,并且传统的应用服务器网络架构向可管、可控、可信的集中智慧参与的网络架构演进。;多通信协议的高能效传感器网络;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