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攸县浟塘吴氏溯源
攸县浟塘吴氏溯源
浟塘吴氏(玉树堂)
作者/刘大元
浟塘吴氏归属江西永新吴氏,源自江南延陵吴氏。南宋嘉熙四年庚子(1240),永新吴氏十二世孙伯玉(抗元民族英雄吴希奭之弟),由安福中村(今莲花县六市乡中村)徙居攸东四十八都石桥(今柏市镇境),伯玉五世孙江西武宁教谕吴启忠于明代中叶徙迁茶陵十三都都枧田(今七地乡境),再越二代启忠之孙本清兄弟于明成化(1465-1487)年间再迁攸东芝都浟塘(今钟佳桥乡钟联村境)立籍开派,尊吴启忠为浟塘派祖。
浟塘吴氏为县内9支吴氏之一,与麓塘、皮塘、石塘吴氏同祖同宗,均于宋末由安福迁攸东石桥,于明代分迁攸北、攸东立籍。
播迁攸县
(一)吴皙斋永新吴氏
五代后唐(923-936)年间,延陵吴氏五十三世孙、永新县主簿吴皙斋,由其父江西九江府德化县令吴篪任所徙居永新县城义井,开派永新吴氏。(延陵吴氏世系载卷一《吴氏远祖裔系》)
皙斋之父吴篪,生于唐敬宗宝历二年丙午(826),世居汴梁,唐末授从仕郎,官九江府德化县令,有恩于民,卸任时士庶夹道挽留,吴篪亦甚爱境内庐山山水,遂落籍庐山,号庐山先生。吴篪生十子,皆有府县官职。
吴篪第八子吴皙斋,号五峰,生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授迪功郎,官吉州永新县主簿,落籍任所永新县城义井。生二子,遗长子吴熄回籍德化复居庐山奉祀宗祖。宋国史撰修黄庭坚曾撰《永新烟冈始祖五峰公传》,文中载:“少以文才应试得上选当仕于京,因永新与湖南界,见其所对策大有识,爰命官永新主簿。始下车,见地方旱歉,即自买米赈邑。以一马二童行里中,询老人问民隐苦。是时主簿可直建疏,乃先力请于县令,凡苦于民之旧政,自上疏请除之,于是荒田青而虚赋蠲矣。忽传楚警,民多惊,公曰‘无恐,有主簿在’。公急缮城储粮,传令清野,无留麦粟于田间,又练民兵力守戍。贼知有备,乃不敢犯,永民赖以安。令与戍帅皆谢公,公逊谢曰:‘令侯与帅力,簿何为能。’乃又出费修学宫,课士子于学,行乡射礼,虽曰观德,而实寓于士以制礼也。唐主闻其贤,喜曰:‘是县主簿乎?当佐联为大主簿者。’命以卓异召。朝命始至永,而公以疲于政事成疾,卒于官。永县士民见朝命至,欲留官。报卒,里巷皆哭失声,争拥棺而泣,欲留棺矣。子熄、炤二人扶榇还九江,民拥不得前,皆仰天呼曰:‘原留公墓,见公如见官。’子于是感民情而留居永,以熄还九江,而炤家焉。”
皙斋次子吴炤,生于唐昭宗天祐元年甲子(904),授承事郎,由义井徙居永新南乡烟冈(今禾川镇)。吴炤次子吴惠,生于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庚寅(930),授承议郎,徙居上院廉里。吴惠次子吴伉,生于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壬子(952),官青州长史,授奉政大夫,居烟冈景福乡。吴伉次子中寅,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丙子(976),宋仁宗天圣年间乡举,明道年间再举。中寅三子吴竦,生宋真宗景德元年甲辰(1004),派分安福中村。吴竦长子天贶,邑庠生。天贶四子吴准,上舍生。吴准次子吴登,生于宋神宗熙宁七年甲寅(1074),官广西帅府机宜,居安福中村。吴登之子德臣上舍生。德臣八子仲荣,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甲戌(1154),于宋嘉熙四年庚子(1240)随其子由安福中村徙居攸东四十八都石桥立籍。
吴仲荣生希渭、伯玉、思俊、思鲁、希奭、希宝六子,聚处石桥。吴希奭自幼读书尚义,积善急公,少有大志。其时宋室将倾,希奭以家世宋臣,募忠勇数千人勤王,响应文天祥起兵抗元。两月之间,希奭率义军克复袁州萍乡,旋与元兵总管战于明府岭,元兵败走。已而元兵聚合,希奭率兵克复醴陵。屡战之余寡众不敌,希奭身中十余枪,父子妻室一门三十余口殉节。宋史、县志均载其传略。今江西莲花山背村建“抗元英雄吴希奭纪念碑”,以彰其满门忠烈。
吴希奭殉难之后,其兄希渭、伯玉、思鲁等长年隐居于柏市石桥一带。石塘谱载“七世伯祖希奭公,抗元殉难。故自至元迄至正,我祖我父韬光晦迹者凡三世,姓字里居不欲著。盛朝圣明继起,我父子始后先叨登仕籍,孙曾应岁科乡试”。越五代,元亡明兴,启忠与启高、启宗、启泰四堂兄弟各往县内徙迁,分别派衍浟塘、石塘、皮塘、麓塘4支吴氏。
[附] 吴皙斋永新吴氏世系及齿录(1-17世)
世 系名讳简 注世 系名讳简 注
71第一世皙斋永新主簿。落籍义井。子二72第二世炤皙斋次子。迁居烟冈。子二
73第三世惠炤次子。宋承议郎。子二74第四世伉惠次子。青州长史。子二
75第五世中寅伉次子。举人。子五76第六世竦中寅三子。徙安福中村。子三
77第七世天贶竦长子。邑庠生。子四78第八世准天贶四子。上舍生。子三
79第九世登准次子。广西帅府机宜。子一80第十世德臣登之子。上舍生。子八
81第十一世仲荣德臣八子。徙攸东石桥。子六82第十二世伯玉仲荣次子。居石桥。子一
83第十三世子建伯玉之子。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