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小 结 1.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严重寄生虫病。 2. 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P.v多见多发;P.f严重,来势凶,脑型疟。 3. 疟原虫需要人-蚊转换宿主后,才能完成生活史;蚊为按蚊属。人为中间宿主,蚊为终宿主。 4. 疟疾周期性发作:冷、热、汗。(再燃、复发) 5. 疟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贫血(机制)、肝脾肿大。 6. 感染阶段为:红内期无性体(输血)或子孢子(蚊咬)。 7. 疟原虫的致病阶段是:红内期无性体。 8. 疟疾的诊断:主要是在外周血红细胞内查见疟原虫各期形态。 9. P.v全国流行,P.f南方山区; P.v与P.f可混合感染;P.m与P.o少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蚊体内发育: (1)配子生殖: 雄配子 雌配子 合子 动合子 卵囊 雌配子体 减数分裂 雄配子体 出丝现象 在蚊体内的发育: (2)孢子增殖: 胃壁 外潜伏期所需时间: P.v. 9天 P.f. 12天 卵囊 成孢子细胞 子孢子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 极环 顶突 棒状体 微线体 球形体、线粒体 (3)裂殖子的超微结构: (4)裂殖子入侵红细胞的过程: 粘附、红细胞变形 侵入、封口 P.v.(网织红细胞) P.m.(衰老红细胞) P.f(成熟红细胞及未成熟红细胞) (6)被寄生红细胞的改变: P.v.红细胞胀大 薛氏点 P.m.大小正常 西门氏点 P.f.大小正常 茂氏点 (5)疟原虫对红细胞的选择: 三、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1、疟疾过程: 影响因素: 潜伏期 北方株 长:1-2年南方株 短:20天 原虫数量:? 宿主免疫力? 抗疟药的服用 复发(P.V) (P.O) 再燃 发作期 虫 株:P.v. 间日疟原虫潜伏期: 短潜伏期11~25天 长潜伏期6 ~12个月 恶性疟原虫潜伏期:7~27天 三日疟原虫潜伏期:18~35天 卵形疟原虫潜伏期:11~16天 2.发作期: ①发作原因: 巨噬细胞、热原质 体温中枢 裂殖子 RBC碎片 代谢产物 ②周期性寒战、发热、出汗退热 冷(1-2h)—热(4-6h)—汗 “三步曲” 冷:全身颤拦、皮肤鸡皮样、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等;夏天盖几层棉被也不暖。 热:面色绯红、皮肤灼热;T:39-40℃可伴头痛、全身酸痛,小儿或严重成人可发生惊厥、谵亡或昏迷。 汗:大汗淋漓、体温急降,乏力 热型与疟疾红细胞内期发育系 ⑤发作不规则:初发、混合感染 高疟区病人 ④发作次数:治疗 免疫力 ③发作时间:与红内期发育周期一致 P.v:二天 P.m:三天 再燃 残存红内期疟原虫 近期复发:2~3个月内 远期复发:3个月 抗原变异 宿主免疫力? 原虫? 复发 迟发型子孢子p.v 、p.o. 3.再燃、复发: ①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②脾功能亢进 ③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 ④自身红细胞抗体的产生,导致红细胞的破坏虫免疫复合物与补体结合使红细胞膜发生改变 引起红细胞溶解或被巨噬细胞吞噬 5.脾肿大: 热带巨脾综合征:脾大、肝大、三少 慢性:纤维化、质硬 急性:脾充血、单核噬细胞? 4.贫血: 热带巨脾综合征 特点为脾巨大 伴肝肿大 贫血(与脾肿程度成正比) 6.凶险型疟疾: 常见脑型疟,Pf多见, pv 国内也有报道,疟区儿童、外来人 脑型多见、超高热型、胃肠型 脑型疟疾发病机制: 综合作用 分子机制 免疫机制 机械阻塞 机械性学说 炎症学说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学说 7.其他: 是疟疾防治的重点 冷、热、汗不典型 贫血严重,病死率高 ②婴幼儿疟疾: 贫血、脾大、病死率高 胎儿伤口(分娩) 胎盘受损 ①先天性疟疾 : 特点:无红外期,潜伏期短 无迟发型子孢子,不复发 ③输血疟疾: 四、实验诊断: 病原学诊断 从外周血检出疟原虫是疟疾确诊的依据。 方法:薄血膜、厚血膜法,用瑞氏或吉氏染色。 采血时间:发作时(恶性疟)或发作后10小时内。 恶性疟病一般只能查到环状体和配子体。 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