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车辆 标牌和标签》编制说明.doc

《道路车辆 标牌和标签》编制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B/T《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本标准修订计划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综合〔2015〕73号文下达,项目编号T-339,项目名称《道路车辆标牌和标签》,项目性质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1.2主要工作过程 按照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技术委员会的要求,2015年5月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 心组织国内外14家主机厂和标签生产企业成立了标准修订工作组。 2015年7月,在舟山召开了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会议上初步明确了标准修订计划以及标准修订 思路,正式开启标准修订工作。 会后,工作组对国内外车辆标识的技术资料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收集分析,并结合标牌和标 签的性能要求开展了部分试验验证。 2015年11月,在昆明召开了工作组第二次会议,会议初步讨论形成了标准的修订框架, 确认修订的重点试验项目和性能评价要求。 2016年4月,在郑州召开了工作组第三次会议扩大会议,对标准中涉及的标签要求和试 验项目进行了逐项确认,并讨论了试验验证的时间表。 会后,工作组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1.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德莎胶带(上海)有限公司、3M中国有限公司等。 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是为了给出标牌和标签在不同使用条件下,需要满足的一般性能要求和特殊性能要求,并 给出相应的试验方法。作为GB 16735《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GB 30509《车辆及部件识 别标记》、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等多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重要引用标准,本次修订主 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对信息载体的性能要求,提升其防伪防篡改性能。 标准编制格式应符合GB/T 1.1 —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标准 规定。 标准主要内容 本标准主要包含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标牌和标签的性能要求、标牌和标签的试 验方法、标签的保存条件共6章。 3.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车辆上使用的用于说明车辆制造信息、警告性信息、操纵及指示性信息等内容 的各类标牌和标签。不适用于在车辆或车辆部件本体上通过打刻、蚀刻、铸造、喷涂、印制,或者??? 制在部件本体上等方式直接形成的车辆标识;不适用于车辆非信息类标牌和标签;不适用于在车辆生 产、运输、交接中使用的(车辆正常使用前可去除的)车辆或部件的标识。用于车辆零部件及总成的 各类标牌和标签可参照采用。 3.2术语 増加了标签的分类,新増直接粘贴在发动机或变速器本体上的标签,将标签的种类扩充为6类: 发动机舱标签(A类) 暴露的外部标签(B类) 非暴露的外部标签(C类) 暴露的内部标签(D类) 非暴露的内部标签(E类) 发动机/变速器标签(F类) 3.3标牌和标签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标牌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在标准修订过程中,工作组结合企业对标牌的试验应用反馈和试验结果,认为原标准标牌部分性 能要求满足实际应用,故本次没有对标牌部分内容进行修订。 标签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随着标签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承载法定信息的标签在车辆盗抢追溯中起到更多的 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本标准重点对此部分进行了修订。 标签的一般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见附表,试验中,标签应己承载相应信息,试验后,标 签上的信息应可辨识。 标签的附加性能要求中増加了自毁性能试验方法(5.3.14),明确了标签移除后,应可 辨认地改变粘贴标签的部件区域外观,使检查者能在原标签粘贴区域追溯到原标签存在的证 据(如采用荧光方式实现,移除标签后的油漆表面应留有荧光印迹)。前期试验结果表明:由 于基材致密性,荧光制剂在电泳板、金属板上渗透效果不理想;同时多数塑料板因分子结构较为松散, 荧光制剂易在高温作用下渗透基材表层,同样无法进行观察。结合防篡改性能标签的实际应用环境, 故仅对油漆表面的渗透效果提出要求。 为达到标签的粘贴效果,推荐具有防篡改性能和防伪性能的标签其待贴覆表面应尽可能 保证光滑,平整,推荐粗糙度(Ra)小于10剛。 不推荐高粗糙表面,如IP面板皮纹面, 发动机罩盖磨砂表面等。应避免将标签粘贴于低表面能材料,推荐材料表面能应大于40 dyne。 推荐粘贴表面:油漆面,清漆面,电泳漆面,尼龙,ABS,聚氯乙烯以及金属表面(铝或钢)。 典型低表面能材料:EPDM,PP/EPDM,聚丙烯,软质聚氯乙烯,碳纤维材料,或其他使用大 量増塑剂非金属材料。 主要验证情况分析 工作组内部己经开展过部分项目的验证工作,行业内较大范围的全面验证工作正在进行 中。 5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未涉及专利 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车辆上使用的用于说明车辆制造信息、警告性信息、操纵及指示性信息等内 容的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