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公文最佳行文时机.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把握公文最佳行文时机

如何把握公文最佳行文时机   如何把握公文最佳行文时机      何时行文?早插三天成稻,晚插三天成苗。这说明时机非常重要。公文的行文时机瞬息万变,然而还是有规律可循:自然时令是出台公文的重要考量因素;一些昨天发生的政治事件、政治活动,若在今天尚可借题发挥,每逢这些时令节点也会催生出不少公文;一些历史事件、历史活动也是这样,每逢这些时令节点也常常会发布公文;急难险重之事的解决也与公文颁布有关;上级发布公文下级往往要跟进。凡此五者,都是公文行文的最佳时机。      一、自然时令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当下,社会生活虽然不再完全局限在土地上,但是农业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因此,春耕、种子供应种子安全的问题……就成为公文的主要话题,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 (国办发[2004]2号)就有如是表述:“(二)耕地占用、基本农田使用和保护情况;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生产的具体措施;春耕、备耕、越冬作物田间管理的组织情况;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情况等。”这足以说明“天文合一”在当下的公文写作中是客观存在的。      再如清明节,也是—个发文的时令节点,因为它有多元的文化指向与意义。 徊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08] 18号)就是基于这样的去向考量的。 2013年夏天,南方诸省大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尤为严重,国办为此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13] 21号)。这就是“天文合一”。      及至年尾又会出台安排来年节假日如何放假的公文,目的就在于让大家“来年早知道”。早知道后,便于大家安排来年工作、生活、休闲时间表与路线图。2012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1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12] 33号)便是如此。      这就说明, “天文合一”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公文写作,即公文发布的时机有一部分是“奉天承运”,“天”与“文” (公文)有时是契合的。      二、政治时令      文章乃经国之大业,公文写作当然须以政治时令为旨归,否则就“不务正业”了。党政系统有其政治运作的周期。在不同的政治节点上,党政机关会出台各种各样的公文。比如,党的一中全会后出台的公文大多只是以人事变动为主,及至三中全会后才出台一些权重很大的施政纲领性公文;政府系统也是一样,换届完毕后,公文颁发有一个“井喷期”。这既有一定的微妙性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改革开放十周年、二十周年、三十周年之前一年也是公文发布比较集中的时期,原因很简单:打提前量,为下年轰轰烈烈的纪念张本、铺垫、蓄势。比如, 《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贝》 (国发(2007) 22号)就是这样。因为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而评价改革开放成败有一条刚性标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果连肉都供应不充足,那就可以“一票否决”了。再说生猪生产至少有一年的生产周期,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因此至少留足一年的时间来完成此项任务。该文的发文时间是2007年7月30日,距离2008年12月18日召开纪念大会有一年多的时间,可谓“得事早得计早”。公文出台的时机选择很有艺术,也很科学。 此外,如三八节、五一节、五四节、七一、八一、十一等,按照中国“逢五一小庆,逢十一大庆”的惯例,都会有四种不同权重的公文出现:大庆公文、小庆公文、除大小庆之外的周年公文、只字不提(无公文)。政治既然是一门艺术,体现在公文实践中自然就相当微妙。      三、历史时令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史不能被割断,否则“国之大事”就折损了一半;更为严峻的是“祀”事的中断会导致国家、民族、组织、个人精神空虚与迷惘;此时此刻,其他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宗教等也会乘虚而入。所以说, “祀”更多的似乎表现为一种形式,而实质上它是一种内在精神与品格的承传与赓续,是民族文化基因生生不息的“规定动作”。公文之“公”,当然不能或缺“祀”的内容。      尊孔祭祖、端午节庆……不只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让昨天活在今天的生活中。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于近百年来的革命史、改革史、建设史注意得较为充分,折射在公文上也不难发现,纪念这一段历史的公文、纪念活动较为多见;对于更为久远的历史却惜墨如金。      四、急难险重之际      急事发生,政府不救急谁来救急?救急,是政府的本分、天职,中国自周朝起就有“荒政”一词。公文,是政府救急的重要凭证与抓手。《国资委关于做好四川雅安地震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矧》就是范例,当天发生地震,当天颁发公文,高效及时,有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