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艺术到新媒介
——互动装置的前沿探索
万华明 施 岚
摘 要
得力于后现代精神,互动装置以新兴观念艺术姿态应运而生,然国内外却鲜有学者将其作为意义与符号、精神内容与物质载体统一的传播媒介来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既探讨有限世界的无限传播,将以物为中介的人与人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最大化呈现出来;亦致力于在人文关怀中思考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数字世界建立澄澈的人文关怀。互动装置的研究意义正在于,它既指向人们依托于多媒体交流的当代现状,又激发人们对新传播媒介生存方式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 互动装置;新媒介;传播;通感
From New Art to New Medium
Probe in the Frontier of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Abstract
Thanks to the post-modern spirit,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was born as one kind of conceptual art, while by now, few scholars have made in-depth researches about it as a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which consolidates significance and sign, spiritual content and material carrier. This article is for the purpose of discussing the unlimited extent in the limited world, and furthest presenting the numinous intercourses between people by material intermediary and the social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It also concentrates on thinking in the humanities concern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echnologies, and building up the sincere humanities concern in the ever-changing digital world. The meaning of the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lies in that it not only points to the present condition that people communicate by multi-media, but also provokes deep thinking about the living methods of a new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Keywords interactive installation;new medium;communication;synesthesia
1 引言 踏上互动装置探索之旅
20世纪60年代,激浪运动风起云涌,一位年轻的美国艺术家迪克·黑根斯(Dick Higgens,1931-1999)首次提出了“互动媒介”(Intermedia)这一观点,引发了在行为、舞台、电影和视像等方面的混合与革新。某日本艺术家应时设计了一个名为“开幕事件”的活动,其内容是拆开封着的请柬,并要求参与者写下所发生的事情。这似乎表明艺术家对博物馆艺术的庄严神圣感和虚伪的繁文缛节的嘲弄。在这一活动中,观众不仅最后完成了作品,而且还直接变成作品的组成部分。[1]
60年代末,一群由行为艺术家和舞蹈演员组成的朱德逊教堂俱乐部尝试将舞蹈和媒介相结合。成员之一的劳申伯格(Roschenberg)与电子工程师比利·克鲁弗(Billy Kluver)以及凯奇、康尼海姆合作完成了最早的一个多媒体互动表演《变化之五》,声音系统随着动作的变化而自动展开,为表演者提供音响伴奏。评论人苏克-迪克拉(Soke Dinkla)指出:“这一综合媒介的艺术实验预示着由计算机操控的声光影像系统与人体行为的结合。” [2]
1986年,极为关注建筑空间人文性及公共与私人空间理论的丹·格拉哈姆(Dan Graham,1942—)完成了《三个相边的管:为展示投影而做的内部设计》。这是一个由透明玻璃和镜面组成的建筑空间,墙上的圆洞内装着只能反射的普通玻璃。观众在观看孔洞时,会对由自我形象、他人形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