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中物理试题(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苏州市中物理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苏州市2013年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3?苏州)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功率单位的是(  )   A. 牛顿 B. 帕斯卡 C. 瓦特 D. 焦耳 考点: 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认识图片展示的物理学家,根据对物理量及单位的对应关系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 解: A、图片中的科学家是牛顿,它的名字被命名为力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B、图片中的科学家是帕斯卡,它的名字被命名为压强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C、图片中的科学家是瓦特,它的名字被命名为功率的单位.符合题意; D、图片中的科学家是焦耳,它的名字被命名为功和能量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我们对物理学史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2.(2分)(2013?苏州)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是一种波   C. 声音具有能量   D.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与能量.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②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另外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 ③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本身具有能量. 解答: 解: A、声音的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 B、声音本身是一种波,看不到摸不着.此选项正确; 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本身具有能量.此选项正确;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此选项错误.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我们对声音基本特征的认识,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3.(2分)(2013?苏州)下列关于能源、能量转化及其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B. 太阳能不是清洁能源   C. 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   D. 核能只能通过重核裂变获取 考点: 能源的分类;能量守恒定律;核能. 专题: 应用题;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或可重复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或不可重复利用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 (2)所谓清洁能源是指污染环境少的可再生能源,且大多数为一次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生物能、地热能等等.只有少数二次能源,如氢能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核能是由原子核裂变和聚变形成的. 解答: 解:A、化石能源指的是亿万年前的大量生物经过地壳变化,被埋藏在地下,受地层压力和温度的影响,缓慢地形成的可以燃烧的矿物质,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太阳能可以直接被人类获取使用,属于清洁能源,故B错误; C、在能的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 D、获得核能的方式有核裂变和核聚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能量和能源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内容的考查,比较简单.   4.(2分)(2013?苏州)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B. 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C.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 D. 人的正常体温为38℃ 考点: 密度的大小比较;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 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 (1)动物和植物的密度都约为水的密度. (2)中学生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 (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4)人的正常体温为37℃. 解答: 解:A、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大致相同,约为1.0×103kg/m3.选项正确. B、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8m.选项错误.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选项错误. D、人的正常体温是37℃.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针对本类估计性问题,要识记和人相关的物理量,例如人的质量、人的体积、人的密度、人的身高等,并且用人上的物理量和被估计的物理量进行对比即可.   5.(2分)(2013?苏州)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 湿裤

文档评论(0)

bendaoganqunl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