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畏浮动遮望眼(九)
《世界知识》,2002年第9期
汽车文化之九
中国必须选择轿车吗
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如果每个中国人最终都有一辆轿车,而你又不想让地球大气层燃烧起来,那么我们最好还是再找一种有效的交通方式。
––––比尔.克林顿
我们普及轿车的国策,是否会和“人口问题”一样,又犯一次历史性错误。 ––––何祚庥
1886年,当轿车降临欧洲的时候,中国正在西方列强的凌辱之下舔舐伤口。
本世纪20年代,进入爵士乐时代的美国开始普及家庭轿车,并建立了轿车交通;在中国,军伐混战,生灵涂碳,自行车对普通大众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侈品。
世纪之交,轿车诞生百年之后,西方人对污染环境、侵占耕地、吞噬生命的轿车交通开始反思,已到了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境地;曾经贫穷、落后、挨过打而如今日子刚刚好过起来的中国人,却在紧锣密鼓地设计轿车交通的宏图。很多居民已经先期考好了驾驶执照,期待着某一天将轿车迎进家门。
真的别无选择了吗?
一、政策的制定和理由
1987年,中国召开了汽车工业发展战略讨论会。之后,中国政府决定汽车工业实行战略重点转变,从以生产载重汽车为主,逐步转为生产轿车为主。
1994年夏天,中国政府公布了《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该政策指出,到2000年,中国汽车总产量“要满足国内市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需要,轿车产量要达到总产量一半以上,并基本满足进入家庭的需要。”“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个人购买和使用正当来源的汽车,应采取积极措施在牌照管理、停车场、加油站、驾驶培训学校等设施和制度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 “对于规划新建和改造的住宅区、商业区、宾馆饭店、办公楼、公共设施和文化娱乐场所等,必须考虑足够的停车场地。”
为何要选择汽车为支柱产业,发展轿车的倡导者们给出了如下几条主要理由。
理由一,汽车工业具有连带与波及效应。汽车的大量生产和消费会造就一个庞大的工商系统,它与冶金、化工电子、石油煤炭、轻工、纺织、造纸、建材等许多工业部门密不可分,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创造大量国民收入和就业机会。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也是支柱产业。
理由二,轿车在中国具有广泛而旺盛的市场需求。由于轿车普及率低,中国还是一个巨大的轿车消费的潜在市场。国家计委汽车课题组称,根据调查和换算,中国轿车总需求量及家用轿车需求量为:2000年轿车需求量130-160万辆,其中家用轿车40-60万辆;2005年轿车需求量220-270万辆, 其中家用轿车120-160辆;2010年轿车需求量350-440万辆,其中家用轿车230-300万辆。这一预测数,从绝对数来说是较大的,但到2010年每百户拥有轿车仍只有4辆左右,从轿车进入家庭的过程来说,这仅是一个序幕,2010以后,将会有更多的轿车进入家庭。
理由三,中国的汽车市场受到外部的挤压。汽车工业是一种跨国工业,在全球生产,在全球销售,在全球竞争。国际汽车集团有强大的势力,不断地开辟新的领地。中国是目前唯一没有被瓜分的市场,且潜力巨大。国外各大汽车商都将目光盯在中国。我们如果不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就要把市场拱手让于它人。中国人害怕自己的汽车拥堵道路、污染环境,外国汽车照样会到中国来拥堵道路污染环境。中国进入WTO以后,又没有理由设置高额关税阻挡汽车的进口,不可能长期抵御汽车这种消费品的侵入。
二.反对的声音
同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是,在中国,迎接汽车的赞美诗刚刚奏响序曲,就引来了一片诘难的声浪。各种诘难与反诘难文章经常见诸报刊,从而掀起了继三峡工程之后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场决策论争。
反对发展轿车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他先后发表《中国能如此提倡“轿车文明”吗?》等多篇文章,通过大量的实证数据,理性地分析了中国的现实国情,指出轿车家庭化不符合中国国情,对狂热鼓吹轿车家庭化的舆论导向给予了尖锐批评。他不无忧虑地质疑道:“我们普及轿车的国策,是否会和‘人口问题’一样,又犯一次历史性错误?” 其它大量专家学者和民众也表达了反对发展私人轿车的观点。虽然各人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这次争论表现了民众积极的参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给灼人的轿车热浪喷洒了一层降温剂。
反对中国发展私人轿车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能源问题。能源紧张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也是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有关资料,我国人均占有能源为世界人均值的1/7,美国的1/10。人口增长和轿车增长是能源消耗的两大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与交通运输的关系最直接。1985年,我国原油产量1.25亿吨,1993年大约3亿吨。近年来,由于需求日益增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