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萜类及挥发油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1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萜类 (Terpenoids) 的定义 以前:凡由异戊二烯(Isoprene)衍生的化合物,其 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目前:凡由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 MVA)衍生 的,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 萜类化合物。 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胃、解热镇痛、 抗菌、 消炎作用。 (1) 萜类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在挥发油中最为多见, 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二)溶解度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醚)。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全部溶解,而在低浓度乙醇中只能部分溶解。 (三)物理常数 沸点在70~300 ℃之间,具有随水蒸气而蒸馏的特性; 比重在0.85~1.065之间,多数比水轻,也有比水重的(如丁香油、桂皮油);几乎均有光学活性,且具有强的折光性。 (四)稳定性 不稳定(空气、光线) 注意:应储存于棕色瓶内,装满、密塞并在阴凉处低温保存。 (四)色谱法 1. 硅胶、氧化铝色谱 溶剂系统: 石油醚 石油醚-乙酸乙酯 己烷-乙酸乙酯 2. 硝酸银络合硅胶色谱 3. 气相色谱 (二)浸取法(溶剂法) 优点:纯度好,品质高 1. 油脂吸附法: 原理: 油脂吸附挥发油 方法: 猪油:牛油(3:2) 香脂 乙醇提取 精油 原料 吸附 缺点:耗费高 贵重挥发油,如玫瑰油、茉莉花油 回收乙醇 常用溶剂: 优 点: 缺 点: 解决方法: 脂溶性杂质多,可能提出树脂、油脂、蜡、 叶绿素等。 1)乙醇热溶解,冷置,滤除杂质,再 蒸出乙醇 2) 水蒸气蒸馏 石油醚(30-60?C),乙醚,二硫化碳, 四氯化碳,苯等 —— 低沸点有机溶剂 简单易行 2. 溶剂提取法(回流和冷浸)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原理: 性质:密度和液体相似,扩散性和气体相似(比液 体大)渗透性优于液体 ? 利于溶质提取 超临界流体: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 形成既非液体又非气体的单一相态, 称之为超临界流体。 常用超临界流体:CO2( 31℃,73个大气压)等; 提取极性大成分时需加夹带剂 (甲醇,乙醇等)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 优点:能够防止氧化、热解,提高挥发 油品质; CO2价廉,无有机溶剂残 留,环保,易于操作。 缺点:工艺技术要求高,设备费用投资 大, 不普及。 实验室或中试 超临界流体萃取仪 优点:保持原有的新鲜香味,不受热,不含分解产物 缺点:纯度差,含不挥发物质,如水、粘液质等 解决方法:可以压榨后用溶剂法进一步纯化 (三)冷压法(压榨法) 挥发油含量高的新鲜原料(桔、柑、柠檬果皮等)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一) 冷冻法 (二) 分馏法 (三) 化学法 (四) 色谱法 将挥发油置于0℃以下使析出结晶,如无结晶析出可将温度降至-20℃,继续放置。取出结晶再经重结晶可得纯品。 例如薄荷油的制备: (一) 冷冻法 优点:操作简单 缺点:分离不完全,大部分挥发油冷冻后不能析晶 薄 荷 油 -10 ℃放置12 h 析 出 粗 脑 第一批 油 -20 ℃放置24 h 析 出 粗 脑 第二批 加热熔融 0 ℃放置 较纯薄荷脑 低沸程:35-70℃/10mmHg → 单萜; 中沸程:70-100℃/10mmHg → 含氧单萜 高沸程:100-140℃/10mmHg → 倍半萜、奥类 利用挥发油各成分沸点不同,气化先后顺序不同进行分离。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多对热及空气中的氧较敏感,因此分馏宜在减压下进行。 (二) 分馏法 沸点规律:1. 碳原子数增加,沸点升高; 2. 单萜烯烃中,双键数目越多,沸点越高; 三烯 二烯 一烯 3. 官能团极性越大,沸点越高。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