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的防治技术课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粉虱简介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白粉虱在全国各地均有危害,特别是在保护地较多的地区周年危害。 粉虱Aleyrodidae;whiteflies;whitefly 三、粉虱的形态特征 粉虱成虫体长1mm,白色,翅透明具白色细小粉状物。蛹长0.55一0.77mm,宽0.36一0.53mm。背刚毛较少,4对,背蜡孔少。头部边缘圆形,且较深弯。胸部气门褶不明显,背中央具疣突2—5个。侧背腹部具乳头状突起8个。侧背区微皱不宽,尾脊变化明显,瓶形孔大小0.05—0.09×0.03—0.04(mm),唇舌末端大小0.02—0.05×0.02—0.03(mm)。盖瓣近圆形。尾沟0.03—0.06mm。 刚羽化的成虫翅在背面折叠,约10分钟后展开,半透明,5小时后全身布满蜡粉。蜡由腹部3对蜡板分泌,由后足胫节端部的一排刚毛刮擦蜡板再抹在体表及翅上。 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为雄性。成虫有趋嫩性,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白粉虱卵以其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保持水分平衡,不易脱落。 四、粉虱的生活习性 粉虱的成虫有趋嫩性,喜欢黄瓜,茄子,番茄,菜豆等蔬菜作物,群居在嫩叶的叶背面产卵,在寄主植物掐尖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的追逐顶部嫩叶,所以在植株上各虫态的分布形成了一定的规律,翻看下面一页 粉虱的生活习性 成虫(能飞翔)和卵,若虫,伪蛹,新羽化的成虫,白粉虱繁殖的适温为18-21摄氏度,在温室有条件下,一般30天就可以完成一代 若虫共3龄,1龄若虫长约0.27mm,浅黄绿,胸足和触角发达,能爬行,尾部一对毛明显。孵出后常围绕卵壳活动2~3天,当它们成功地在植物韧皮部组织上插入口针后,就不再移动,经2、3、4龄、拟蛹(4龄后期)直至成虫羽化。 若粉虱虫体缘有腊丝,2、3龄若虫各长约0.38和0.55mm,足和触角萎缩,营固着生活。粉虱拟蛹期虫体渐伸长并加厚,外观为立体(边缘垂直)椭圆形,似蛋糕状,颜色为白色至淡绿色,半透明,拟蛹边缘有腊丝,背上通常有发达直立长刺毛5~8对,是由原乳突内蜡腺分泌的,光滑的叶片上也有不具长刺毛的拟蛹。拟蛹晚期椭圆形,长可达0.76mm。白粉虱拟蛹壳上有圆形孔的均为该拟蛹寄生蜂的羽化孔,被寄生的拟蛹为黑紫色。 若虫孵化3天内在叶背可作短距离游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能力,开始营固着生活。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在温室中约1个月完成1代。 五、粉虱的防治技术 食性杂天敌少会迁徙且身上有蜡质,对农药易产生抗性等因素造成防治困难。防治要在发现平方10只成虫就要防治,对周边杂草寄主处理。 粉虱的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温室内前茬可以种植粉虱不喜食的芹菜,蒜黄等耐低温的作物,减少黄瓜,番茄的种植面积,对温室,大棚内外的杂草,残枝,败叶一定要清除干净,减少虫源。 生物防治:种植前采用辣根素或复合生物熏蒸剂进行棚室表面消毒 农药可选择对作物安全高效低毒有粘性或渗透性强有内吸药剂如:1;阿克泰3000倍或70%吡虫啉2000倍+有机硅.2;汉翔品牌的小白鲨1+1,或者楝威印楝素,20毫升兑水30斤均匀喷雾。 白粉虱综合防治 喷药时,要先喷叶片正面在喷背面,使惊飞的白粉虱落到叶表面时也能接触药液而死。 白粉虱的综合防治 谢谢大家收看, 加V: hxvip 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 * 白粉虱综合防治方案 种: 茶树黑刺粉虱、棉粉虱 、烟粉虱、银叶粉虱 亚目: 粉虱亚目 亚纲: 有翅亚纲 Pterygota 亚门: 有颚亚门(Mandibulata) 界: 动物界 中文学名: 粉虱 分布: 在中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非洲、北美等国。 科: 粉虱科 目: 同翅目 纲: 昆虫纲 Insect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英文名: Aleyrodidae;whiteflies;whitefly 白粉虱形态特征主要划分为3块,第一:成虫,体长1-1.5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色蜡粉,翅脉简单,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 第二:卵,长约0.2毫米,侧面看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从叶背的气孔插入植物的组织中,初产淡绿色,覆有蜡粉,而后逐渐变为褐色,至孵化前变为黑色。 第三:若虫 一龄若虫长椭圆形,体长大约0.29毫米,二龄若虫体长大约0.37毫米,三龄若虫体长大约0.51毫米,淡绿色或黄绿色,足和触角退化,四龄若虫又称为:伪蛹,体长0.7-0.8毫米,椭圆形,初期扁平,逐渐加厚,从侧面看呈蛋糕状,黄褐色,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刺。    白粉虱雌虫体长约1.1mm,雄虫约1.0mm,两翅合拢时,平覆在腹部上,通常腹部被遮盖。喜聚集于叶背,兼营两性及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后代均是雄虫。 粉虱 温室白粉虱在温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