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在军队中,要求战士步调一致。否则如刘备败走新野,数十万民众相随,又不忍抛弃,如何行军打仗? 而不同级别军官年龄则应级配良好,可发挥不同年龄段人的经验、阅历和威望。 在各级人大和政协代表中强调“无、知、少、女”就是为使其级配良好。 * * * * * * * * * 1.土的粒度成分。一般土粒愈粗、大小愈均匀、形状愈圆滑,k值愈大。 2.土的密实度。土愈密实,k值愈小。 3.土中封闭气体使土体渗透性减小。 影响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 无粘性土 粘性土 1.亲水矿物,降低渗透性。 2. 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淤泥,渗透性小。 3. 结合水膜较厚时,降低渗透性。 一、二维渗流微分方程 二、流网的特征及应用 流网——由流线和等势线所组成的曲线正交网格。 流线——水质点的流动路线,流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流速矢量的方向。 等势线——渗流场中势能或水头的等值线 。 流网法——通过绘制流线与势线的网络状曲线簇来求解渗流问题。 2.6.2 二维渗流及流网 求解拉氏方程有四类方法:数学解析法、数值解法、电模拟法、图解法。 对于各向同性的渗透介质,流网具有下列特征: (1)流线与等势线互相正交; (2)每个网格的长宽比为常数; (3)相邻等势线间的水头损失相等; (4)各流槽的渗流量相等。 H △h 0 l s l s A B C D l s H △h 0 0 l s 绘制方法 确定边界条件 试绘若干条流线 正交性 曲边正方形 流线→等势线→反复修改,调整 精度较高的流网图 初步绘制流网 按一定比例绘出结构物和土层的剖面图 建筑物、构筑物的地下轮廓线,地基中的地下水位面及不透水层面是已知的边界流线,钢板桩或隔水墙的两侧也是边界流线。在地下水渗流的边界线确定之后,中间流线形状可依边界线形状大致绘出。 边界流线 边界等势线 上游河床水面或高水头处水面,下游河床水面或排出水面均为边界等势线,地下水位面上的压力水头为零。 注意:绘制的流网必须满足各个边界条件 实际应用 1.测管水头 2.孔隙水压力 3.水力坡降 ——上、下游水头差,水从上游渗流到下游的总水头损失; ——等势线间隔数; ——等势线数; ——每一条等势线间隔所消耗的水头 ——该点以上不包含位能水头在内的测压管中的水柱高度 ——该网格处流线的平均长度 4.渗透速度 5.渗透流量 单宽流量 总渗流量 §2.6.3 动水力及渗流破坏 一、动水力 流动的水对单位体积土骨架作用的力,是水流对土体施加的体积力,也称为渗流力。 动水力的大小 j = γwi 动水力的特征与计算 (3)动水力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1)动水力是一种体积力,量纲为 (2)动水力与水力坡降成正比 流网中单位渗流力: 总渗流力: 二、流砂或流土现象 在向上的渗流力作用下,粒间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群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称为流砂或流土现象。 粘性土k1k2 砂性土k2 坝体 渗流 特点:发生在颗粒级配均匀的饱和细、粉砂和粉土层中。发生一般是突发性的,对工程危害极大:土完全失去承载力,流砂边挖边冒,无法开挖到设计深度,极易引起塌方,严重者引起周围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 原因: 影响因素: 渗流力的大小、土的颗粒级配、密度及透水性。 流砂现象的防治原则 1.减小或消除水头差。如采用基坑外的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或采取水下挖掘。 2.增长渗流路径。如打板桩。 3.在向上渗流出口处地表用透水材料覆盖压重以平衡渗流力。 4.土层加固处理。如冻结法、注浆法等。 管涌 三、管涌和潜蚀现象 产生管涌的条件: 几何条件——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必须大于细颗粒的直径,一般Cu10。 水力条件——渗流力能够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滚动或移动 在渗流作用下,土体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道中发生移动并被带走的现象称为管涌。自然界中的上述渗透破坏作用称为潜蚀。 管涌破坏 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 改变几何条件,在渗流逸出部位铺设反滤层是防止管涌破坏的有效措施。反滤层是由2-4层颗粒大小不同的砂、碎石或卵石等材料做成的,顺着水流的方向颗粒逐渐增大,任一层的颗粒都不允许穿过相邻较粗一层的孔隙。同一层的颗粒也不能产生相对移动。设置反滤层后渗透水流出时就带不走堤坝体或地基中的土壤,从而可防止管涌和流土的发生。 管涌现象的防治原则 流砂与管涌的比较 流土 土体局部范围的颗粒同时发生移动 管涌 只发生在水流渗出的表层 只要渗透力足够大,可发生在任何土中 破坏过程短 导致下游坡面产生局部滑动等 现象 位置 土类 历时 后果 土体内细颗粒通过粗粒形成的孔隙通道移动 可发生于土体内部和渗流溢出处 一般发生在特定级配的无粘性土或分散性粘土 破坏过程相对较长 导致结构发生塌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docx VIP
- 灼热丝试验规范.doc VIP
- 不动产登记实务培训教程课件.pptx VIP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下册(2019)_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科幻小说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专练 .doc VIP
- 小学语文大阅读《奇妙的数王国》 指导课件.pptx
- 灼热丝试验及标准.docx VIP
- 新能源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年上海市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2025年上海市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含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VIP
- 高等有机化学 周环反应.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