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⑸研究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地球环境与生命过程;天气、气候系统的物理动力学;大陆动力学 ;区域可持续发展;日地空间天气;地球系统探测新原理与新技术等前沿问题。 ⑹全球知识和科技信息资源将成为国际化创新活动的公共平台。 4 当前在中国存在的地球科学问题: ⑴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矿产资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自然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限资源浪费巨大,地表浅层和易寻找的矿产资源已所剩无几。 ⑵中国已经进入持续性生态短缺和大范围复合性环境污染阶段,生态退化日益加剧;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环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⑶全球环境变化将加剧我国生态与环境的恶化趋势;灾害频繁、灾害严重。 ⑷未来中国将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巨大压力及新的挑战。 由此可见,未来的地球科学将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科学。地球科学的前景是光明的,它在社会发展中和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将会更加提高。因此,一些科学家大胆预言“21世纪将是地球科学的世纪”。 五 中国地球科学工作者对地学事业的贡献 刘东生:中科院院士,中国黄土之父,黄土沉积、第四纪以来全球性气候事件,2002泰勒奖、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殷洪福:中国地质大学,院士,全球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层型研究,2001年,浙江长兴县煤山剖面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确定为“全球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中国已有9颗)。其中古生物化石牙形石的完整序列被作为确定这一界线的标准。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诠释并解答了寒武纪大爆发这一重大疑难科学问题;探索了脊椎动物、真节肢、鳌肢和甲壳等动物的起源等理论问题。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均远、侯先光等)。 学习方法 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上大多为 阐述性、叙述性讲授,不同于中学数理 化等有严谨的精确推导,许多问题是定 性讲叙。学习方法上,学生应调节自己 适应课程特点。 大量阅读 认真理解 总结归纳 注重实践 问题与思考 1 什么是地球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分别是哪些? 2 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是什么? 3 现代地球科学应具有哪些特点? 4 简述地球科学发展简史的几个阶段及各阶段代表性事件。 宋朝沈括(1031—1095年)所著《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光辉著作,其中涉及地球科学领域的包括陨石、地震、矿物、矿床、化石、河流、地下水、海陆变迁、地形测量和制图等多方面。例如,书中论述了流水的侵蚀作用与沉积作用;推断华北平原是由河流自上游搬运泥沙到下游沉积而形成的冲积平原;沈括还根据太行山东麓山崖间所见海生螺蚌化石,推断东距大海千里以外的该地在古代曾经是海滨;他还根据化石推测古地理、古气候的变迁。 沈括对化石的正确认识比意大利人达·芬奇所提出的类似观点要早400年;他在分析地质问题时使用的古今类比法比莱伊尔《地质学原理》所应用的“将今论古”的方法要早700多年。 沈括还首次使用“石油”这一科学术语,该术语被一直延用至今。 《徐霞客游记》是明朝徐宏祖(1586—1641年)撰写的一部考察记实型著作,书中对我国许多地区的岩溶、火山、温泉、水文、地貌及矿物等作了极有价值的记述。 《天工开物》为明代宋应星(1587—1661年?)所著,书中详细记载了非金属矿物的产地、形状及性质;并根据煤的硬度与挥发性提出了世界上较早的煤分类法;特别是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我国采矿工程技术,对矿藏开采、井下支护、通风、矿井充填、矿石洗选等都有细致描述。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地球科学思想非常活跃,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这一领域的研究与成就当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特别是后期)的闭关自守,重视习文读经,轻视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搞文化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使近代地球科学的一些主要学科没能在中国这片沃土上诞生。 国外古代地质知识的萌芽与积累主要集中于欧洲。 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71—497年)、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42年)、狄奥弗拉斯特(公元前370—287年)等都曾对火山喷发、地震和尼罗河三角洲的形成进行了观察和解释,并根据岩层中的贝壳化石得出海陆变迁的概念,他们还对部分岩石、矿物作了初步分类和描述,还对一些天气现象作过适当的描述与解释。 古罗马的斯特拉波(Strabo,公元前63—公元20年)著有《地理学》,书中论及了有关化石、海陆升降、火山、地震、河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等许多方面的地质问题。 老普里尼(Plinythe? Elder)于77年著出《自然史》,书中曾对矿物进行了专门论述,包括当时使用的各种矿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