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加快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总体方针 围绕一个目标,抓好四大任务。 目 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实现数量型渔业向质量型渔业转变的目标。 四大任务:抓好紧缩捕捞, 主攻养殖, 扩大远洋,狠抓水产品深加工。 (一)推进养殖结构调整,增加渔农民收入 重点是抓好水产世界形势种体系建设和管理,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调整,其重点是实施出口创汇水产品养殖区域的发展。农业部已制定了具体的《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区域发展规划》。这就是著名的: “两带一区”发展战略。 农业部选择国际市场知名度较高、竞争能力较强的六种水产品作为优势养殖品种重点发展。它们是: 鳗鲡、对虾、贝类、罗非鱼、大黄鱼、河蟹。这六大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占85.8%和92.3%,在养殖水产品出口中具举足轻重的地位。 农业部决定,在今后5年内,重点建设、完善“两带一区”工程。 “两带一区”工程: (1)东南沿海优势出口水产品养殖带: 由鳗鱼、对虾、大黄鱼、罗非鱼四个养殖区组成,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五省(区)沿海43个县(市)。 (2)黄渤海优势水产品养殖带: 由对虾、贝类两个养殖区组成,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辽宁三省沿海一带的23个县(市)。 (3)长江中下游优势出口河蟹养殖区: 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江西三个省沿长江中下游一带12个县(市)。 (二)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抓信入世机遇,建立一套完整的水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目前首先要加快制定并全面推行水产品行业标准,其中以养殖品种、养殖饲料、水产品加工标准为重点。 要按国际先进标准为目标,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要使我国人民能吃到“放心鱼”、“放心蟹”、“放心虾”,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 农业部要求: 1、各地要利用技术标准保护自己,利用技术标准国际化来克服技术壁垒的不利影响。 2、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为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3、强化水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特别是从源头(养殖环境、苗种、养成)到加工、流通等环节逐步推行各环节的质量认证制度,切实抓好从“鱼塘到餐桌”全过程的水产品质量管理。 4、加大实施技术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 (三)完善配套法规,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和渔政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长江春季禁渔制度。保护好长江流域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库。 2、制定《中国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国家行动计划》。确定我国渔业资源、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目标、行动方案和保障措施。 3、认真贯彻《渔业法》,全面推进和完善以“养殖证”为核心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 养殖证制度是1986年《渔业法》确定的一项水产养殖方面的基本制度。通过确定养殖水面、滩涂使用权颁发养殖使用证,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力地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此制度已成为实施以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的重要保证。 4、加强对养殖水环境、苗种、渔用饲料、渔药的管理,坚决制止破坏生态的开发项目。 (四)实施渔业“走出去”战略 除了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外, 要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与发达国家开展多领域的科研、教学、生产合作。引进国外养殖种类(经科学论证)、仪器设备和养殖、加工工艺、经营管理方法,实现渔业现代化。 在世界上,水产品的增长绝大部分依靠海洋,而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力发展养殖业。形成我国水产的特色,即: 海洋捕捞负增长,产量保持1988年水平,今后还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水产品产量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 = 6.4 :3.6 ;今后逐步扩大为7:3。 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产量为4:6; 淡水养殖产量占世界淡水养殖产量的2/3;池塘养鱼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2/3。 (三)根本改变了水产品市场供应 改革开放前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仅4.3公斤;1985年国务院提出了用3~5年时间解决人民的“吃鱼难”的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1995年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09年人均占有量为36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 (四)渔业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成为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渔业在当前推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全国渔业总产值达3109.9亿元。从事渔业的劳动力增加了1000多万。其中70%从事水产养殖业。渔业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93元增加到2002年5051元,增加了53倍。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2007年渔业产值超过498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同比增长5.3%。 (五)水产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渔业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改革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