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史上十大态言语理解题及点评.docVIP

公务员考试史上十大态言语理解题及点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务员考试史上十大态言语理解题及点评

公务员考试史上十大变态言语理解题及点评 以下试题均为真题中比较偏、怪的试题,在这里把试题摆出来点评,是想让大家深刻理解,在公务员考试中必须学会放弃,否则你从审时度势的角度、从处事思路、从权衡轻重的能力上就已经输了。 以下这十道题,你可以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但是你必须记住的答案,因为它将来可能会在各种公务员考试中和你不期而遇。 第一题: 消防战士李隆: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 ( )希望,用生命 ( )生命。 A.点燃 换回  B.带来 挽救  C.扩展 激活  D.连接 拯救 答案:C 点评: 这是09年某省的一道真题。题目原文节选自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第九位:消防队员李隆——男儿榜样。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隆的颁奖词: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明显出题人是一位比较感性而情感丰富的人,选中最富于跳跃性、最没有相关性的那个选项作为正确答案。“扩展”“激活”两个在冷冰冰的IT领域最熟悉不过的字眼,却莫名其妙跳跃到一位消防员的颁奖词中,这量两个着实是怎么看都不像正确答案的选项竟意外中彩,成为决定几千人命运的特殊符号。 凭心而论,这位出题人,您能不能考虑一下辛辛苦苦学习的考生们,这样的试题真的能考出考生的水平么?真的能测试出一个人潜在的行政职业能力素养么? 第二题: 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______和______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正直 坚强 B.感恩 非凡 C.善良 倔强 D.真情 执着 解析:C 点评: 本题与第1题出自同一份公务员考试试卷,同时,题干正文同样是出自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不过这次的主角是:唐山十三农民兄弟——大爱至朴 颁奖词: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相比较来说,这道题还是勉强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的。横线处的词语是用来修饰“行动”的,那么A项中“正直”一词就显得十分突兀,“正直”的含义是公正刚直,这道题中并不存在不公正之事所以A项直接排除。B项中“感恩”一词存在逻辑错误,救援者与被救者“素不相识”,那么,救援者不可能怀着感恩之心去做这次行动。D项中的“真情”是名词,不能修饰“行动”,也应排除。所以相对来说就剩下C项。 此题的变态之处不在于答案有争议,而在于它的出处。同一份试卷,居然从同一个感动中国的活动中编出两道匪夷所思的题。 第三题: 牺牲在抗灾前线的年轻战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______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______的那束光。  A. 沉重 明亮  B. 阴森 耀眼  C. 黑色 最亮  D. 慌乱 绚丽 解析:C 点评: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武文斌——死的光荣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武文斌的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本题与第1题、第2题出自同一份公务员考试试卷,同时,题干正文同样是出自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 点评人,无语。 第四题: 一位长者对一个青年说:“批评和侮辱,就跟泥巴没什么两样。你看,我大衣上的泥点,是刚过马路溅上的。当时擦一定会很糟,所以就等到泥巴干了再去处理。”但是,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假如泥点变成了油漆,大衣变成了玻璃,再依据上面比喻中的逻辑,就适得其反。生活给我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逻辑,他们互不相同,也许还会打架。而我们奉行什么样的逻辑,全取决于自己。 最适合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 异杂逻辑 B. 批评与侮辱 C. 事物具有辩证性 D. 生活中的逻辑不是单一的 点评: 本题正确答案为A。无须解释,因为解释也解释不通。本题材料本身是一篇名为《异杂逻辑》的文章的正文部分,所以本题属于极其变态但是确实有正确答案的公考试题。  第五题: 设立最底工资的的初衷是维护低收入的贫穷工人,到头来这些人却找不到工作,有最低工资的规定,顾主当然是选聘生产力较高或较可爱的了,在美国,最底工资增加了种族歧视----支持这种结论的研究很多。最底工资制度让一些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 A. 一些雇主有种族歧视 B. 工资太底不能维持生

文档评论(0)

mi808686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