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挪威森林中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挪威森林中思考

在挪威森林中思考 2005-5-11 字数:2262  山峦层层叠叠的绿,湖泊深深浅浅的蓝,阳光斑斑驳驳的渗进树林闪闪烁烁,野花或浓或淡。我依偎在一棵巨大的榕树下,它承载着我头上的那片天,两条小溪从我的身边潆洄而过,它们流向远方又交错在一起。我打开一本叫《挪威的森林》的书,细细的品读,静静的思索,慢慢的体会,缓缓的回忆...... 可以说这本书是购于五年前,我真正读它时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如今我又读了一遍,又是一翻感想。《挪》的神奇之处就是可以让我随时随地从任何一页任何一处读起,并迅速沉浸其中,完全受到其中的那份感情所熏陶。就像《挪》中的主人公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那样:"信手翻开一页,读上一段,一次都没让我失望过,没有一页使人兴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 村上春树(《挪》的作者)在我的心里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虽然他不是帅哥也不是美女,但他所呈现给我们是美好的一面。《挪》中美好的景色,富有诗意的自白,略有感伤的结局,从方方面面渗透出他的感性,我并不是赞美他,而是他的《挪》写入了我的心灵,使我读这本书时好像在读自己,同样的心路历程和相似的经历,让我动情。"生在此侧,死在彼侧。我在此侧,不在彼侧。"生生死死就是此侧与彼侧,原来死就是一个跨度,跨到此侧就活,跨到彼侧就死。就在恍惚中懂得了我十八岁之前从没悟懂的事情,正如王小波所说:"人是在旅程中长大的。"在旅程中一切事情都摆在你的面前,原地不动有些事情一辈子都想不懂。《挪》中主人公为直子的死深深的内疚,出外旅行,在历经一个月的旅途中他的直子的身影如潮水般反复扣打他的脑际。 Ok,谈谈《挪》带给我什么吧。两个字:感觉。或许就是感觉把我和村上连接在一起,他用感觉描绘种种情景,我闭上眼睛那些情景竟屹立在我的脑海之中,仿佛像电影似的放映一个叫挪威森林的故事,放映一个我们曾经拥有的记忆,这种感觉是何等之妙啊?这感觉可能就是被我们称之为共鸣的东西。 我的电脑中正放着一首名为《The Promise》的曲子,"诺言"。《挪》中的"我"给了直子一个"诺言",然而"诺言"并未履行,虽然"我"并没有因为这一点去到彼侧,却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原来"诺言"是那么的重要,履行诺言更加重要,所以我不会随意给谁一个诺言,诺言是一种责任!Promise do not come easy. 木月死了,死的莫名其妙,没有任何的征兆,也许是他内心中的歇斯底里致使他去了彼侧。歇斯底里,弗洛伊德曾说过:"在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有一点歇斯底里。"木月是在青春萌动的时候去了彼侧,与其说是青春的萌动不如说是歇斯底里的萌动,萌动啊!懵懂啊!就这样似水流年般过去吧!木月把直子留给了主人公,可直子选择的是木月。她在如同她内心世界一般昏黑的森林深处勒紧了自己的脖子...... 在小学我记得老师说:"读后感就是谈感受。"感受,一部作品带给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同,这正是书的魅力所在。一个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对我说:"一位电影大师所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是叹为观止的,不要惧怕大师,别害怕自己不理解大师所表达的真正意思。其实你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就是大师所要呈现给你的。"我想这不单单指的是电影,天下所有的艺术作品都应在其中之列。 既然说到了电影,那我就说说我一直没有看懂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部电影如果是叙事的话那会有60%会看不懂,如果是用意象表现的话80%会看不懂,但其中有一个画面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十四岁女孩因某事被人要挟又得不到所爱的人庇护,心灵孤寂的她来到许多风筝飞翔的空地,与放风筝的人玩了一会儿,当风筝从蔚蓝的天空中坠落到地上时,她自言自语说了一句:"我好想飞呀!"下一个镜头是从高空向地面缓缓拉近,一根带血的钢丝上挂着女孩的手机,镜头进一步拉近,那个女孩死了......此时电影中没有声音,这种感觉就好像你也一同与女孩去了。真正的达到了一个"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震撼,一种无声的震撼,一种令人窒息的震撼。巧妙用这种手法的还有吕克·贝松导演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在影片快结束时,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利昂(影片男主角,让·雷诺饰)从幽暗的长廊走向光明的出口,可以说那个出口是他的希望,那个出口是他获得新生活的机会,从那个出口出去他就能改变一切。可一颗子弹射入了他的脑腔......同样是无声的,同样是震撼的,一颗子弹阻止了一个人奔向新生,或许是他罪孽深重吧,一颗子弹为他超脱了,是好事吗?只有看过之后待我们评判,此时的我已经有了答案。 看来大师们安排死大多会用无声去表现,村上也是悄然无声地送走了自己的两位好友——木月、直子,《挪》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