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极集成电路的基本制造工艺 双极集成电路中的元件结构 双极集成电路的基本工艺 理想本征双极晶体管的埃伯斯-莫尔模型 双极集成电路中的有源寄生效应 2.1双极晶体管的单管结构及工作原理 双极器件: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同时参与导电 正向工作区 发射结正偏,发射极发射电子,在基区中扩散前进,大部分被集电极反偏结收集: ( 接近于1) 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1. 发射结正偏,向基区注入电子,集电结也正偏,也向基区注入电子(远小于发射区注入的电子浓度),基区电荷明显增加(存在少子存储效应),从发射极到集电极仍存在电子扩散电流,但明显下降。 2.不再存在象正向工作区一样的电流放大作用,即 不再成立。 3. 对应饱和条件的VCE值,称为饱和电压VCES,其值约为0.3V,深饱和时VCES达0.1~0.2V。 当VBC0 , VBE0时,为反向工作区。工作原理类似于正向工作区,但是由于集电区的掺杂浓度低,因此其发射效率低,很小(约0.02)。 3. 教材P24 2-5 As掺杂(离子注入) 刻蚀(等离子体刻蚀) 去胶 N+ 去除氧化膜 3.N+掺杂: N+ P-Si Tepi C B E p n+ n-epi n+ P-Si P+ P+ S n+-BL Tepi P-Si Tepi C B E p n+ n-epi n+ P-Si P+ P+ S n+-BL Tepi 典型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 3:外延层 主要设计参数 外延层的电阻率ρ; 外延层的厚度Tepi; A A’ Tepi xjc+xmc +TBL-up+tepi-ox 后道工序生成氧化层消耗的外延厚度 基区扩散结深 TBL-up tepi-ox xmc xjc 集电结耗尽区宽度 隐埋层上推距离 TTL电路:3~7μm 模拟电路:7~17μm 典型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 4:第二次光刻----P+隔离扩散孔光刻 P-Si Tepi C B E p n+ n-epi n+ P-Si P+ P+ S n+-BL Tepi 典型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 5:第三次光刻----P型基区扩散孔光刻 C B E p n+ n-epi n+ P-Si P+ P+ S n+-BL 典型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 6:第四次光刻----N+发射区扩散孔光刻 C B E p n+ n-epi n+ P-Si P+ P+ S n+-BL 典型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 7:第五次光刻----引线孔光刻 C B E p n+ n-epi n+ P-Si P+ P+ S n+-BL 典型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 8:铝淀积 典型PN结隔离双极集成电路中元件的形成过程 9:第六次光刻----反刻铝 双极集成电路元件断面图 B E C p n+ n-epi n+ P+ P+ S P-Si n+-BL B E C S A A’ P+隔离扩散 P基区扩散 N+扩散 接触孔 铝线 隐埋层 B E C p n+ n-epi n+ P+ P+ S P-Si n+-BL 为了减小集电极串联电阻,饱和压降小,电阻率应取小. 为了减小结电容,击穿电压高,外延层下推小,电阻率应取大; TTL电路:0.2Ω.cm 模拟电路:0.5~5Ω.cm 2.3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P-Si N-Si I V A:结面积, D:扩散系数,L:扩散长度, pn0,np0:平衡少子寿命 热电压. T=300K,约为26mv 正方向 V I(mA) ISO 一结两层二极管(单结晶体管) + - VD 正向偏置 - + 反向偏置 二极管的等效电路模型 两结三层三极管(双结晶体管) N P N B E C IE IC IB IDE IDC V1 V2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假设p区很宽,忽略两个PN结的相互作用,则: 实际双极晶体管的结构 由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组成: 基区宽度远远小于少子扩散长度,相邻PN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发射区 集电区 基区 发射结 收集结 发射极 集电极 基极 两结三层三极管(双结晶体管) 理想本征集成双极晶体管的EM模型 N P N B E C IE IC IB I1 I2 V1 V2 NPN管反向运用时共基极短路电流增益 NPN管正向运用时共基极短路电流增益 BJT的三种组态 三结四层结构(多结晶体管) p p n n IE E B C S IB IC IS I1 I2 I3 V1 V2 V3 理想本征集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基于联邦学习的无线电地图构建方法及系统.pdf VIP
- 绿色溶剂—标准曲线法测定油品酸值.pdf VIP
- L10100023,S10100005《神经康复》《神经康复学实训》课程标准-L.pdf VIP
- 《ISO31000:2024风险管理指南》指导手册(雷泽佳译2024-04).pptx VIP
- ISO 31000:2018风险管理-指南(雷泽佳译2022).pdf VIP
- 中国荞麦粉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docx
- 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解读.pptx VIP
- 2024数智技术服务能力基本要求及评价.docx VIP
- 2025年河南物流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科技出版社张鄂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课件]08new-第2章优化设计-1.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