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第一节)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尘肺病作为工人的“头号杀手”,重病者丧失劳动能力,呼吸困难,连睡觉都得采取跪姿,最后因肺功能衰竭跪着而死,其状之惨,令人目不忍睹!(《健康报》2004年6月14日) ①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矽肺、煤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石棉肺等13种;哮 喘、过敏性肺炎等6种) ②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痤疮、溃疡等9种); ③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等3种); ④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爆震聋等4种);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高原病、振动病等5种); ⑤职业性化学中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60种) 3、职业病的分类 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10类132种 ⑥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手臂振动病、冻伤等7种) ⑦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等11种); ⑧职业性传染病(炭疽、森林脑炎等5种) ⑨职业性肿瘤(苯所致白血病、石棉所致肺癌等11种); ⑩其他职业病(井下工人滑囊炎等3种)。 七、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方针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 行)》(安监总煤调〔2010〕121号,以下简称《试行规定》)确立了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方针:“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职业健康放在第一位。 “预防为主”要求我们在煤矿职业危害工作中时刻注意预防职业危害事故发生。 “综合治理”就是综合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制、技防多管齐下。 煤矿职业病危害与防治 平煤股份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刘荣锐 主 要 内 容 职业卫生概述 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及管理 煤矿常见职业病及其预防 煤矿职业卫生管理 知识回顾 第一节 职业卫生概述 主要内容 一、我国的职业病危害现状 二、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四、职业接触限值(OEL) 五、职业禁忌和职业健康监护 六、职业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七、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方针 根据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0年新发职业病27240例。其中尘肺病23812例。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3968例、2575例和2258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9.02%。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 一、我国的职业病危害现状 职业病现状统计   目前,中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人。这是卫生部官员日前透露的一组与职业病有关的数字。(《北京青年报》2005年4月20日)   卫生部官员承认:职业病的问题刚刚揭开了一个盖子,问题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还没有一个全面的估计。    二、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1、职业卫生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2008)中对职业卫生的定义是: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作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其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定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2、生产过程:指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行连续或间断作业的过程,它随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而改变。 3、劳动过程:指在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中,从事有目的和有价值的职业活动过程,它涉及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和劳动方式,以及智力和体力劳动的比例。 4、工作场所:也称作业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5、生产环境:指作业场所环境。(按生产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 6、职业性有害因素:也称职业性危害因素或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三、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1)按来源分类 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①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 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②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③生物因素:例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病、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得生物传染性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