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品基础知识 内容提要 一、石油工业历史 二、石油生产过程 三、汽油 四、柴油 五、润滑油 石油工业历史 19世纪中叶各国采用机械钻井开始算起. 1895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打出第一口油井,至今有140年历史.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 灯油时期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 动力时期 20世纪后叶以后 综合利用时期 我国从1878年起开始钻机打井.1904年至1948年,全国累积生产原油只有300万吨,天然原油仅为67.7万吨,大部分为人造石油. 1914年至1916年,美孚公司在陕北及其周围地区进行勘查及钻探失败后,“中国贫油”论就传播了。但建国以后,李四光等地质学家创造性提出了陆相生油观点,发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结束了“洋油”时代。 一、石油生产过程 1、石油的成因 有机物成因假说:古代动植物遗体,随流水和泥沙聚集到低洼处,经过反复沉积变化成有机物和泥沙,相互混合形成有机淤泥。由于地壳的的不断运动把它们压在地层深处,在高温、高压以及缺氧的条件下,经历了几百万年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形成了石油。陆地上的盆地和沿海大陆架石油资源储藏丰富,对这种观点是有力的支持。 各种原油的颜色、密度及凝点等性质各异。各种石油产品在储存和使用中也有不同的性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石油及其产品本身的化学组成不同。因此,我们要认识石油,研究石油产品的特性,掌握石油的调运、储存、销售和使用中的变化规律,就必须了解石油的化学组成,以从本质上认识油品性质的变化规律,正确地管理和使用油品。 2、石油的生产过程 勘探→钻井→油田建设→采油→输送→炼制加工→石油产品销售 二、原油 1.原油的外观特征 通常是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其外观性质因产地不同而有所不同.从颜色上看,一般为褐色到黑色,少数为暗绿、浅黄色,甚至无色。原油带有特殊的气味,常与天然气并存。 2.原油的颜色和气味 原油之所以在外观性质上有差异,是由于其化学组成的不同.原油的颜色与原油中所含的胶质和沥青质的多少有关.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多的颜色深,含量少的颜色浅.原油特殊气味与其中的有机硫含量有关,浓度大的气味重,浓度小的气味轻. 3.原油的化学组成 原油主要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它们占元素总量的96﹪-99﹪,其中碳占83﹪-87﹪,氢占11﹪-14﹪.此外,还含有氧、硫、氮等元素,总含量占重量的1﹪以下。除以上五种元素外,原油中还发现微量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4.原油的烃类组成 在化学上,我们把只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原油是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它既包括烃类,也包括碳氢与其他元素组成的非烃类。这些烃类和非烃类的结构和含量决定了原油及其产品的性质。 5.原油的炼制 加工处理主要有:预处理、一次加工、二次加工。 原油的预处理:就是对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原油进行简单的处理,主要目的是脱去溶于原油中的气味、泥沙、盐类和水分,做好炼制前的准备。 一次加工:指利用物理的方法,通过加温、加压等手段,对原油进行炼制。 二次加工:原油的二次加工是指在一定的催化剂作用下,使原油中的烃分子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而生产石油产品的过程。主要方法有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烷基化、延迟焦化(五朵金花)等。 二、石油产品 1.石油产品的分类 石油产品和种类很多,我国将石油产品分为六类,分别是:F:燃料;S:溶剂和化工原料;L:润滑剂和有关产品;W:蜡;B:沥青;C:焦. 2.石油产品的自然特性 石油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蒸发、易产生静电、具有一定的毒性等五大特性。 三、汽油 1.汽油的定义 应用于点燃式发动机即汽油发动机中的专用燃料为汽油.按应用场合有航空汽油与车用汽油之分.加油站出售的汽油一般为车用汽油. 2.汽油的外观特性 汽油的颜色一般为透明水白色,比水轻,密度一般在0.71-0.75克/毫升之间,重量只相当于水的3/4左右,有特殊的汽油芳香味,摇动时产生气泡并随即消失,挥发性快,手摸有凉快的感觉,发涩. 3.对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 车用汽油质量好坏主要决定于以下指标: 良好的抗爆性; 适当的蒸发性; 良好的抗氧化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