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热学Heat Transfer 传热学 (1) 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讲主要有热量传递的机理、规律、计算和测试方法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导热(热传导):conduction 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 热辐射:radiation 导热 Conduction 1 导热的基本定律:傅立叶定律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W]; A:垂直于导热方向的截面积[m2]; ?:导热系数(热导率)[W/( m K)] ? 热流矢量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成正比,方向相反 导热系数? 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在稳态导热中,决定物体内温度分布的是导热系数。 时间条件: 稳态导热:导热过程的进行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导热系数) 非稳态导热:导热过程的进行随时间发生变化。 因此,应该说明过程开始时刻物体内的温度分布。(导温系数) 非正规状况阶段(起始阶段)、正规状况阶段、新的稳态 边界条件 第一类边界条件: 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上的温度值。 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面上的热流密度。 第三类边界条件:已知流体温度和表面传热系数。 对流换热 Convection (2) 对流换热: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他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 运动;也必须有温差 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公式——牛顿冷却公式 对流换热的影响因素 管内强制对流换热 1.流动有层流和湍流之分 层流: 过渡区: 旺盛湍流: 2. 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薄,表面传热系数高。 层流入口段长度: 湍流时: 管内对流换热的流态判定:Re 外部流动强制对流换热 外部流动:换热壁面上的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能自由发展,不会受到邻近壁面存在的限制。 边界层的成长和脱体决了外掠圆管换热的特征。 横掠管束换热 外掠管束在换热器中最为常见。 通常管子有叉排和顺排两种排列方式。叉排换热强、阻力损失大并难于清洗。 热辐射 Radiation 热辐射 (1) 定义:有热运动产生的,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现象 (2) 热辐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4) 辐射换热的特点 a 不需要冷热物体的直接接触;即:不需要介质的存在,在真空中就可以传递能量 b 在辐射换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 物体热力学能 电磁波能 物体热力学能 c 无论温度高低,物体都在不停地相互发射电磁 波能、相互辐射能量; 高温物体辐射给低温物体的能量大于低温物体辐射给高温物体的能量;总的结果是热由高温传到低温 (5) 吸收、反射和穿透 当热辐射投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般会发生三种现象,即吸收、反射和穿透. 角系数: 有两个表面,编号为1和2,其间充满透明介质,则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X1,2是:表面1直接投射到表面2上的能量,占表面1辐射能量的百分比。即 吸收比 物体对投入辐射所吸收的百分数,通常用?表示,即 实际固体和液体的辐射特性 真实物体表面的发射能力低于同温度下的黑体; 因此,定义了发射率 (也称为黑度) ? :相同温度下,实际物体的半球总辐射力与黑体半球总辐射力之比: 漫表面(漫射表面):指发射或反射的定向辐射强度与空间方向无关, 辐射强度在空间各个方向上都相等. 灰体的吸收率与波长有关吗? 灰体吸收比?都是同一个常数。其发射和吸收辐射与黑体在形式上完全一样,只是减小了一个相同的比例。 灰表面的热阻: 与表面粗糙度,表面尺寸 ,表面材料有关 表面同温度下的发射率等于其吸收率的表面为:漫灰表面 漫灰表面:ε=α 增强换热的主要方法: 扩展传热面 改变流动状况:增加流速、加插入物扰动、 旋转流动装置、射流方法 3.使用添加剂改变流体物性:气流中添加少量固体颗粒、蒸汽或气体中喷入液滴 4.改变表面状况:增加粗糙度、表面涂层改变表面结构 5.改变换热面的形状和大小 6.改变能量传递方式:对流—辐射板 7.靠外力产生振荡,强化传热:使传热面或流体振荡、对流体施加声波或超声波,增加脉动、外加静电场加强电介质流体的混合 削弱换热的主要方法: 强化辐射换热的主要途径有两种: (1) 增加发射率;(2) 增加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单招数学模拟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2025读书心得:屏幕时代如何重塑孩子的自控力.docx VIP
- 中国艰难梭菌感染诊断、治疗与预防指南(2024)详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第14课《我们都是中国人》第2课时 这是我国的标志 教案设计 2025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docx
- 湘少版四年级上册、下册的英语单词默写表.pdf VIP
- GBT 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指南 第1部分:一般指南.pdf VIP
- 煤炭掺配合同范本.docx VIP
- 汽车整体认识(汽车发展史)-精.ppt VIP
- 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x VIP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应用题练习.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