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 圳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项目名称: 负反馈放大电路设计
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 学号: 2014130 班级:
实验时间: 2015.11.16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2015.12.30
教务处制
实验目的与要求:
加深对负反馈放大电路原理的理解;
学习集成运算反馈放大电路、晶体管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掌握集成运算反馈放大电路、多级晶体管反馈放大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测试方法; 实验仪器:
1. 双踪示波器
2 信号发生器
3 直流稳压电源
4 万用表
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多级晶体管负反馈放大电路或集成运算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要求如下:
闭环电压放大倍:30---120
输入信号频率范围:1KHZ-------10KHZ.
电压输出幅度 ≥1.5V
输出电阻≤3KΩ
实验步骤:
如图,TP3和TP4为信号输入接入点,信号通过C1耦合输入到Q1基极。Q1 型号9013为NPN三极管,电流增益带宽积Ft为60MHZ以上,电流增益β为100左右,满足设计要求。
前级采用共发射极组态,R1和R2设定基极静态工作点,使TP5电压为1.2V左右,那么TP7的静态电压为0.55V左右。设定集电极电阻R3,使得集电极静态电压TP6为4V左右。
理论值计算:
UBQ=VCC*R2/(R1+R2)=1.25V
UEQ=UBQ-VBE (on)=1.25-0.65=0.6V
IEQ=UEQ/R5=0.6mA
UCQ=VCC-ICQ*R3= VCC-IEQ*R3= VCC-0.6*3.9K=2.95V
rbe1=rbb’+(1+β)26(mV)/IEQ=300+4.2K=4.5K
AU1=UO1/Ui=-βR’L/rbe1= -β(R3//R4//rbe2)/rbe1=-32
第二级:
如图, Q2 型号9012为PNP三极管,电流增益带宽积Ft为50MHZ以上,电流增益β为100左右,满足设计要求。
前级采用共基极组态,这里要注意的是,R4是这一级的输入电阻。通过R6和R7设定基极静态工作点,使TP8电压为3.8V左右,使TP12电压为4.5V左右再调节R8,使得集电极电压TP9为2V左右,这样,不容易出现失真。
理论值计算:
UBQ2=VCC*R7/(R6+R7)=3.75V
UEQ2=UBQ2+VBE (on)= 3.75V +0.7=4.45V
IEQ2=(VCC-UEQ2)/R4=0.55/4=0.14mA
UCQ2= ICQ2*R8= IEQ2*R8= 0.14*15K=2.1V
rbe2=rbb’+(1+β)26(mV)/IEQ2=300+18.3K=18.6K
AU2=UO2/UO1=βR’L2/rbe2
第二级交流负载R’L2= R8//Ri3
第三级输入电阻Ri3=[rbe3+(1+β)R’e3]//R9
R’e3=R10//R11=260欧
rbe3=rbb’+(1+β)26(mV)/IEQ3
由后面的计算得IEQ3=1.1mA
因此rbe3=rbb’+(1+β)26(mV)/IEQ3=300+2.8K=3.1K
Ri3=[rbe3+(1+β)R’e3]//R9=34.3K//240K=30K
因此,第二级R’L2= R8//Ri3=15K//30K=10K
第二级放大倍数AU2=UO2/UO1=βR’L2/rbe2
=100*10/22.6=40
中间级的电压放大倍数约为40倍,输出同相。
第三级:
如图,中间级通过耦合电容输出到输出级,输出级Q3同样采用9013三极管,输出功率有1W ,最大集电极电流IC=500mA,满足设计需求。
通过设计R9和R10使得Q3基极静态电压TP10为3V左右,发射极电压VE为2.3V左右,输出幅度可以达到最大。
TP1和TP2为输出测试点,C5为交流输出耦合电容R11为输出电阻,300欧姆。
理论值计算:
β*IBQ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