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第一轮复习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答案.ppt

中考第一轮复习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答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一 ;考点一 ;考点一 ;考点一 ;考点一 ;例1:(2014,广元)下列现象不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________ A.小孔成象 B.烈日下行走的人,出现了人影相随 C.日食与月食的形成 D.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解析:选项A、B、C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选项D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答案:D;例2: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线按原来方向返回。反光镜结构如右图所示,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入射到其中一平面镜。 (1)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2)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光学作图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通过运用反射定律和几何知识来对生活中的光学现象进行解释证明,第(2)问难度较大。画图时先通过入射点作法线,再根据角度相等作出两次反射的反射光线。 答案:(1)光路图如右图,因为BF与OE都垂直BO,所以BF平行OE,所以∠FBC=∠BCO,又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ABC+∠BCD=2(∠FBC+∠BCG)=2(∠BCO+∠BCG)=180°,所以AB平行CD,因此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方法归纳]在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图时,一定要重视法线的作用,在正确画出法线的基础上,紧扣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进行分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过光,这样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另一侧的蜡烛。 2.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原因:方便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3.让未点燃的蜡烛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虚像。 4.未点燃的蜡烛不能与虚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用烛焰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烛焰明亮,成像清晰,易于观察。 6.在暗室中进行实验的原因:环境较暗,像相对就明亮些。 7.在虚像处放置光屏的原因:判断成像的虚实。 8.方格纸(或直尺)的用途:更好的比较像和虚像的到平面镜的的距离。 9.观察到玻璃板另一侧有两个距离很近的虚像的原因:玻璃板前后两个侧面各成了一个像。 10.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的原因:蜡烛通过玻璃板前后两个面成的像距离近,看起来几乎是一个像。 11.多次重复实验的目的:更好的发现普遍性规律。;例3:(2014,德州)教材实验情景再现。 (1)实验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图甲为实验装置图。让一束光线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ON向后折,此时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现象说明 。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沿着FO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 。;(2)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图甲是实验装置图。在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竖直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当移到A′处时,看到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法。经过三次实验,分别将图乙中像点A′、B′、C′和对应物点A、B、C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解析: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用两块能转动的纸板,一是能显示光的传播路经,二是可以探究“三线是否共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用未点燃的蜡烛与像重合,用到等效替代法,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找出对应的像点???是为了探究像与物到镜面距离关系的普遍规律。 答案:(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等效替代法 相等 [方法归纳]替代法:实验时,在保证实验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的、复杂的、难处理的问题用熟悉的、简单的、容易处理的问题替代的方法。上述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用蜡烛替代虚像,都是替代法的利用。;(1)正确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共同点和不同点。 (2)误将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作反射角(或入射角) (3)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时不能准确地确定入射点,作图时实线与虚线不能区分开。 例4:S点发光点,当它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刚好通过A点,完成该光路。 解析:先作出发光点S在镜中的对称点,即S的虚像点S′,再根据虚像点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的特点,连接S′A从而确定入射点O,最后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解答: [方法归纳]通常先画出发光点的虚像(而不是反射光线上某点的对称点),再利用虚像点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确定入射点,从而完成光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